English

新农村建设要力戒片面性

2006-05-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耀光 我有话说

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中,各地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是一件好事。但也必须看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种种主观主义、片面性的苗头,这应当引起重视。片面性是与实事求是相对立的思想方法,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是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由

于片面性而导致主观主义、从而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害的情况,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我们不应忘记。

一、只看表面,不看实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互动等在内的全面奋斗目标,是一项造福中华民族的伟大的系统工程。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项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内涵与以往有明显的不同。然而,有的地区却把新农村建设仅仅看成是一个经济的指标,或者仅仅看作是盖几栋楼房、修几条马路,建几个象样的公共厕所,拆旧村建新村,这显然是一种简单化、表面化的理解。

其实,建设新农村是一个涵盖面很宽的综合性指标。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也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的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要求加快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求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它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最终将目前还很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设施完善、管理民主、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二、短期行为,急于求成。

实现从目前还比较落后、发展很平衡的农村向新农村目标的飞跃,任务相当艰巨。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质的飞跃是建立在渐进的量的逐步积累的基础之上的。改变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拮和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改变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城乡、区域等不协调的问题,解决一直困扰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难题,不可能靠短期的经济奇迹、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频繁的生产关系变动。新农村建设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不是几年、十几年就能完成的;建设新农村的进程将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将是一个通过渐进的量的积累而逐步实现质变的漫长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为了追求表面上的轰动效应,追求短期内的所谓政绩,向下面单位限时间、定指标、定任务。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以搞群众运动的方式来抓新农村建设的苗头。要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忌浮躁、浮夸、“口号化”、“急性病”,要避免盲目跃进、相互攀比、拔苗助长。一定要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工作。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在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长远规则,统筹发展。要注意区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努力做到量力而行,稳扎稳打,注重实效。新农村建设一定要防止短期行为,要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凡是从局部和眼前来看是有利的、可行的,但从全局和长远来看是不利的、不可行的事情,就不能干。

三、不顾实际情况,搞“一刀切”。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特点不同,基础、条件和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具体要求,决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搞“一刀切”,用同一种标准、同一种尺度、同一种模式来规则、衡量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成果。然而,在一些地方,不顾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搞整齐划一的统一规划、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等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已经出现。

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我们一定要尊重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它所面对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制约。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创造性工作。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避免一哄而起,防止一刀切、一个模式、一个标准。各地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形式、方法。防止把新农村建设搞成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四、脱离实际,片面追求形式。

近些年来,我们不断批评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倾向。但是,形式主义仍然屡禁不止。形式主义的特点就是脱离实际、脱离内容、片面追求表面形式。这种形式主义,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是广大群众和干部十分厌恶的。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形式主义仍然在冒头,这是值得警惕的。有些人不是从调查研究入手,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而是喜欢搞轰轰烈烈、搞花架子,作表面文章。建设新农村的动员会开了,文件念了,声势造了,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什么实质问题也没有解决。有的人不是扎扎实实深入基层和群众中调查研究,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仍然忙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即使到下面考察,往往也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缺乏深入细致、严谨求实的作风。有些人好大喜功,片面追求个人任期内的政绩,不计后果地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对于投资比较大、见效比较慢而又确实能为农民群众谋利益的项目不感兴趣,而热衷于搞看得见、摸得着、带有浓厚个人色彩能显示个人政绩的项目,作表面文章,搞轰动效应。这种脱离实际,脱离内容单纯追求表面形式的形式主义作法,对新农村建设是极为有害的。

五、非此即彼,顾此失彼。

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工作不能没有重点,但不能离开两点讲重点。重点和非重点必须统筹兼顾,努力抓好,不能一手硬,一手软,一手到位,一手不到位,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手都到位。这样才有利于矛盾的解决,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发展。

建设新农村,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尽快富起来。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中心,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农村才能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从而有利于解决其他种种社会矛盾。为此,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大力推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千主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县域经济和区域特色经济,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空间。

在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决不可忽视政治、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反作用。我们不仅要求谋求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全面发展,而且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协调发展,使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持续发展。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应当坚持城乡的良性互动,要从根本上遏制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就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工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使农村尽快改变落后面貌。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几方面的协调互动,对于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有害的。(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