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沈阳师范大学是我国高校在“十五”期间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适逢沈师大建校55周年,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沈阳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于文明教授。
记者:沈师大领导班子在推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提出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作的思路、重点和政策措施。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于文明: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做到统筹学校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伴随着换建、并校、更名,办学规模急剧扩展、学科门类不断增加,“十五”期间我校实现了“外延”跨越发展。同时,学校发展面临着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重大选择。2005年以来,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以内涵建设支撑外延发展的新的发展战略,并将加强内涵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发展建设的重中之重。
坚持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
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记者:沈师大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将本科教学质量视为立校之本。学校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于文明:我们通过不断创新教学工作理念,深入研究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稳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日益巩固。近五年来,我校累计投入教学设备经费1亿多元,并通过实行学分制管理,建立专家评教、学生评教等质量保证机制,强化教师岗位培训,重视实践环节和研究性学习等举措,不断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教师教育改革上,改变传统的“混合培养模式”,实行分流培养,全面实施“3+1”和“4+2”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学科专业基础、较强从教能力基础的教育师资和特色教师、专家型教师。在非师范教育改革上,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我校将人才培养紧密与社会需求相联结,先后与辽宁日报报业集团等单位合作创办了报业营销等专业,毕业后定向就业,迈出了人才培养与社会岗位需要真正接轨的第一步。在实现本科教育国际化上,我校与美国堪萨斯富特海斯州立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成为辽宁省第一所可在境内授予国外大学商科学士学位的高等院校;我校软件学院也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签署3+1模式双学士学位联合培养协议。2003年,我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全国第二届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作为本科教学评建整改的先进典型作了大会交流,《光明日报》刊登专家组的评估结论中对我校给予高度评价。
坚持学科建设为强校之路
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记者:学科建设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体现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沈师大是如何搞好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
于文明:没有一流的学科和专业,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我校坚持学科建设为强校之路,从2002年学校更名后,围绕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和学科组织建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的硕士点从2000年的21个增加到2005年的57个,我校省级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学所依托的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获得“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科研单位”的称号。在注重巩固和发展原有的优势学科的同时,学校建立“特区”制度,通过实行“一流水平、团队引进工程”等一系列特殊的措施和政策加以扶持和重点投入,构建学科高地。2002年,动物学科率先引进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昆虫学会理事长张广学,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一改学校没有院士的历史。2003年,借助中国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在我校设置主会场这一有利契机,率先成立“沈阳师范大学院士工作站”,聘请21名院士为兼职教授。学校目前汇聚了一支学缘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有力地提升了学科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我校的学科建设已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发展”的格局。学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科研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我校通过实施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大课题、重大科研成果;创建国家科研基地、创办科技开发基地”为核心的“四重两创”精品工程,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十五”期间是“九五”总量的两倍,使科研实力有了明显提升。
坚持文化建设为大学之魂
营造学校发展和谐氛围
记者:沈师大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培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现在如何对其进行深化和完善?
于文明:大学文化是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关系到办什么样大学、怎样办学的办学理念问题。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培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展、学科门类不断增加,学校发展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冲击和新机遇,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我校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和把握,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为此,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大学文化,把文化建设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以文化精神的高境界、文化管理的高水平、文化活动的高起点、文化设施的高标准、文化环境的高品位为主要目标,实施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四大工程,增强文化建设的内涵,树立先进的文化理念,完善学校的整体形象,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提升文化建设的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建立保障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记者:有学者指出我国大学与国外大学比较,尤其是与知名大学比较,最大的差距是大学的制度,只有好的大学制度才能真正地推进大学的发展和建设。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沈师大又是怎样加强大学制度建设的?
于文明:我们同意这种观点。所以沈师大在外延和内涵建设均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着手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以保障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切实推进依法办学、民主管理进程。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学科优势,成立了以教育经济管理研究所为核心的课题组,开展现代大学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2000年始沈阳师范大学全面实行学院制管理模式,结合导师制大力加强教授研究室建设,进一步发挥教授研究室制度的优势和作用。2004年10月,我校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强化院系教授委员会的决策作用,使其对学校二级学院的重大事项具有决策权,并参与学院(系)学科建设、有关制度建设等重要事项的讨论和研究等。这样进一步理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保证决策民主,执行顺畅。截至目前,沈阳师范大学仍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十余所在部分二级学院成立了教授委员会大学之一。学校在已经制定的教授委员会制度、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制度、二级学院合作办学等制度基础上,还进一步制定、修改、完善学校章程、机构制度、工作制度和人员制度等方面内容,以期以科学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保障学校的良性发展,促进学校管理方式向依法治校的实质性转变,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实施人员素质提升工程
搭建事业发展与人的发展互动平台
记者:“十一五”期间,沈师大在“内涵”建设上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于文明:学校要实现“内涵”建设上层次,归根结底要靠高素质的人,关键就在人的素质的整体提升。为此,学校出台了《沈阳师范大学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意见》,强调要紧密围绕实现学校“十一五”发展总体目标,通过人的发展促进事业的发展,以事业的发展带动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要求在实施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注重教职员工的主体性,突出观念提升,注重科学发展观的引领性,突出岗位特点,注重人员素质提升的全员性,突出德才兼备,注重人员素质提升的全面性。学校把人员素质提升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分层次制定人员素质提升工作方案,各单位、各部门也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切实可行的人员素质提升工作方案和人员培训计划,每个人也按照岗位聘任、岗位职责和考核要求,结合本人的实际,制定本人的素质提高计划,形成以学校推动、上下互动、全员参与的人员素质提升工作的新模式。沈阳师范大学在“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把学校办成以教育学科和全方位服务、引领于基础教育为主要特色,文、理、经、管、法协调发展,部分专业与学科在省属师范院校中有明显优势,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达到相当规模,国内知名省属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沈师大快速发展的势头和创新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发展战略,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沈师大新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