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经济安全的范式研究

2006-05-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顾海兵 周智高 沈继楼 我有话说

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它是指国家拥有政治上的独立、经济上的自主和文化上的自成一体。从宏观来看,国家安全是一个体系,包含国家政治安全(或国家军事安全)、国家经济安全、国家文化安全

。如果将国家安全比做一座房子,那么,国家政治安全就是房顶,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房基,国家文化安全则是房柱。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和国际背景的变异,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匹配是复杂的,存在有不同强弱程度的组合,国家安全的程度也因此是不同的。

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以前,各国的国家安全以政治安全(或军事安全)为主,即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国家安全阶段。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三大浪潮迅速席卷全世界的今天,作为国家非传统安全组成部分的经济安全变得越来越突出,并逐步取代军事安全而成为一国安全体系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核心部分。正如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所说:“在一个大国之间不大可能发生战争的世界里,经济力量将是决定一国是处于主导或相对优势地位还是从属地位的日益重要的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具有国别性特点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国家,其经济安全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安全的理解就有根本的不同,这是由其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所决定的。总的来讲,发达国家的经济安全是属于“进攻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则是属于“防守型”。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由于经济政治体制、经济运行特点及文化特点等的不同,其国家经济安全也具有不同的特征。在世界经济中迅速崛起、影响力与日俱增的中国,其经济发展具有很特殊的时代背景:集大国经济、转轨经济和不发达经济于一体。因此,中国经济安全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进攻型”,也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防守型”或“依附型”,而是立足国情、强调独立自主的“稳健而积极的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经济安全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由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国别性,国外学者几乎没有从维护中国经济安全角度研究中国经济安全的文献,较多的则是研究中国经济的不安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所以,中国经济安全研究不论从内容还是方法上都要立足于本国。

我国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始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较早的成系统的研究著作是赵英、胥和平、邢国仁的《中国经济面临的危险――国家经济安全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后来有赵英的《超越危机――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预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等十余本著作。另有能够检索到的与中国经济安全相关的学术论文200多篇。可以发现,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其中既不乏优秀之作,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研究现状的总体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一是对国家经济安全尚无比较公认的权威性的定义。目前研究国家经济安全的文献和著作林林总总,但很多都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外类似。但是,不同国家面临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有很大甚至根本性的区别,借用而不是借鉴国外对经济安全的定义来对我国的经济安全进行研究,其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必然受到削弱。

二是目前我国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缺乏深度,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从概念的角度、浅层次理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缺乏实际调查与数据支持。这一方面使得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很难真正贴近我国国情,另一方面也使得理论研究得不到实证检验。

三是我国目前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缺乏宽度,还存在很大的空白,有很多领域还少有人涉及。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是停留在经济空间的角度进行的,更细微者是从经济空间的一个角度如金融业、能源、制造业等来进行的。而对于其他的一些角度,如时间角度、自然(地区)空间角度、居民预期角度等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

四是目前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尚缺乏实度,可应用性严重不足,理论上的定性分析较多,而定量分析很少。这就使得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很难真正落实到决策操作层面,难以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提供服务。

中国经济安全的界定与分析

一、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含义及其特点。为了对问题的把握更准确,选择的研究视角更恰当,就必须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确定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和特点,这是整个经济安全研究的基础。从目前来看,笔者更倾向于将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限定在由于外部冲击所可能带来的国内经济运行的风险上。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经济内部本身存在的问题才使得本国经济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缺乏抵抗的能力。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事实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研究中国经济安全问题应主要遵循从外部着眼、从内部着手的原则,从外部冲击的可能性出发来分析我国经济内部存在的问题,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可把国家经济安全研究泛化,特别是不能把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当做一个筐,把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改革等所有重要问题都往里装。

二、多维度研究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对中国经济安全的研究必须从多重维度出发。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应主要包括时间导向、空间导向、问题导向、主体导向与外生导向几个方面。

1、时间导向的国家经济安全。即从时间的角度,对长期、中期和短期内影响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因素进行探索。另外,从可应用性、可预测性的角度出发,应该将研究重点放在5年左右不超过10年的中短期上。

2、空间导向的国家经济安全。又分为经济空间与自然(地区)空间。经济空间主要从产业安全、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商品安全和服务安全的角度来加以研究。自然空间主要研究我国的东、中、西部哪一个更容易引发我国的经济安全危机,更进一步深入的,是这一部分哪一个地区存在着引发我国经济安全危机的更大可能性。如从东部的角度,可以分别探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黄三角引发我国经济安全危机的可能性。

3、问题导向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离不开人的因素。很多时候,经济安全危机也是由人,更准确地说,是由人的预期所造成的,如银行的挤兑危机。因此,应该分析研究目前我国人民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最为担忧的问题是什么。可以通过在各地进行广泛的实证抽样调查来进行此种导向的研究。

4、主体导向的国家经济安全。在对我国居民进行特征分类(如性别、年龄、文化、民族、职业等)的基础上,研究我国的经济安全危机更容易由哪一类人群引发。由于引发经济安全危机的问题不同,这部分人群也相应的会有所不同。

5、外生导向的国家经济安全。研究我国的经济安全危机更容易由哪一个国家引发。

中国经济安全的对策研究

在上述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界定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要致力于研究制定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监测、预测和预警系统,同时提出相应的预案。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构建中国经济安全的监测评估体系。在充分把握我国经济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指标,确定我国经济安全的先导指标、同步指标和滞后指标,构建能够科学监测我国经济安全的指标体系,并据此评估我国当前经济安全的整体状态,以不同等级区分,如很安全、相当安全、安全、轻度不安全、中度不安全、重度不安全、安全危机,或用信号灯法、计分法等方法刻画,也可编制中国经济安全指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落实到操作层面,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中国经济安全的预警体系。在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上,构建我国的经济安全预警体系,明确我国经济安全的警义(包括构成警情的指标――警素和警情的程度――警度),并根据我国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确定经济安全状态的临界值。一旦警情发生,及时寻找经济安全危机发生的警源(自然警源、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并分析警兆(先导指标)。再进一步分析警兆和警素的数量对应关系,确定经济安全危机的程度,即警度。最后,结合模型方法、专家方法等预报警度,对我国经济安全危机进行科学预警。

将监测评估与预警系统结合起来,可建立起我国经济安全的导弹型防控体系。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此防控体系对整个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分析经济安全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源泉,一旦发生警情即启动预警系统和应急机制,实施相应的预案,熨平相应的经济安全危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经济安全的研究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拓展的阶段。规范、科学、统一的国家经济安全范式还未确立。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安全的研究应该是在“双层思考(国内与国际)、多维分析”指导原则基础之上,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安全导弹型防控体系,有监有评,防控结合。这样的研究范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益彰,不仅着力于解决我国经济安全的含义与特征等理论问题,还着重于解决我国经济安全实际操作中的监测、预测、预警、预案、调控等问题,力促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操作性、前瞻性。(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