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长春十多万中小学生不会邮递“家书”

2006-05-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王占武 本报记者 曾毅 我有话说

家书不仅培养人们知恩、感恩、报恩观念,还有助于树立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图片来源:新华网)

一个信封上写“妈妈收”的信,如果摆在自家的客厅里,妈妈会看到。但是,当这样的信在邮递人员手中,又该送给谁?

近日,在长春市第二届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中已收到的信件里,有近30%的信封是这样写的。

于是,一个话题再一次被提及,除了功课,我们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

数万孩子无法及时寄出的“爱心”

全国少年儿童书信大赛是由团中央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主要以弘扬和继承传统书信文化为目标,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书信文化的特殊魅力。

在今年的书信大赛中,长春赛区以5月14日母亲节为契机,发起“妈妈我想对您说”大型活动,旨在加深少年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呼唤家长倾听孩子的心声,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长春地区共有42万名少年儿童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得到了全市孩子们的广泛参与。但是,在接下来的分拣和投递中,邮局工作人员很为难,相当一部分信件在书写收信人地址时不规范,比如不写或错写邮政编码,收信人地址残缺等等。由于邮局采用电脑编码分拣系统,部分书写缺失的“爱心”信只能被分拣机“抛弃”,改由人工处理。更让邮局为难的是,一些孩子在地址栏只写“妈妈收”,或只写妈妈的姓名,这些信件根本无法投递。

长春市邮政局函件业务市场营销部主任张俊峰预计无法寄出的“爱心”信件可能会超过五分之一。“这个比例还是在有学校和专门辅导老师参与的情况下,不然可能会更多。”按已经收寄上来的42万封“爱心”信计算,此次最少有16万封“爱心”信将无法及时投递。“因为投递工作刚刚开始,具体数字现在还无法统计。”相关人员告诉记者。

据报道,自我国1978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至今已累计出生了9000万独生子女。第一代独生子女们的孩子面临入学高峰。第二代“小皇帝”、“小公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家长溺爱娇宠的情形下,安逸的生活方式也正在蚕食孩子们本应具有的生活常识能力,“长春近10万中小学生不能及时邮寄爱心”这一生活常识严重缺失事件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日常常识测试,30个孩子无一通过

记者在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长春铁路小学、长春东广小学随机测试了30个不同年级段的小学生,让他们说出家庭具体地址和爸爸妈妈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30个孩子无一能完整回答,过半数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父母工作单位名称。王晓佳是长春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学生,她是全校3000余名参加书信大赛活动的学生之一。她在信封的地址栏填的是妈妈的职业“80路公共汽车司机”,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这个孩子却觉得问题很奇怪:“妈妈应该能收到吧。”

“这样的信件在这次活动中有很多。”长春市邮政局一负责人介绍:“以前学校学生的信件在邮政信函业务中占有很大比例,现在逐年下滑,小学生信件近年来相当地少见。”在记者测试的30个孩子中,只有一名孩子写过一封信,其他孩子从来没想过给别人写信。“写也能写,但写不好。”这是30个孩子的内心想法。

“其实,这么多孩子不仅不会写信封这样简单,相当多属于日常常识上的操作,他们都无法完成。”长春团市委一位同志告诉记者。

相关的报道可谓屡见不鲜。城市学生在问粉条是在树上结的还是在地上长的,不认识各种庄稼的更是比比皆是。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几年前,在中日学生联合夏令营的一次活动中,中国孩子的表现令对方大为惊讶――不会叠被子、不会挤牙膏甚至面对鸡蛋无从下口,因为每次吃的都是妈妈剥完的白白的鸡蛋,而这个带黄壳的硬硬的东西却不知该如何处理。

一位教育界人士更是发出了这样慨叹:原来形容好吃懒做不会生活都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在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畸形的家庭教育模式已经让这种形容“惭愧”,现在是“衣来如果不哄就穿,饭来如果能张口吃下去,就是好孩子了”。

“不会写信封看似很平常,但却是现行少年儿童教育规范上的某种弊端反映。”几乎每个人都这样评价。

成长教育存在误区,导致少年儿童常识缺失

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主要来自三方面,即家庭、学校和社会。

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教育来源于家庭,很多家长在儿童的成长期并不真正掌握儿童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一般的家长由于社会压力,把对孩子的教育集中在英语、舞蹈、琴类等所谓的素质教育班上,剩下的就是在物质方面给自己的孩子做“补偿”。这种教育和补偿在给孩子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却不能在日后独立生活或常识性生活操作中对其锻炼培养,催长出的只能是“书本小皇帝”、“书本小公主”。

近日有媒体披露,第一代“独生妈妈”遭育儿难题更是全国关注。部分昔日的“小皇帝”、“小公主”陆续进入婚育高峰,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往往是“自己还没照顾好,又要照顾孩子”。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位教授对此指出,这些昔日的“公主妈妈”一般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但照顾孩子无疑是她们的弱项,在“育”的方面,“公主妈妈”们很理智,但在“养”的方面则有欠缺,而少年儿童日常生活常识性知识的缺乏、缺失,在他们成年后反映会更明显。

进入学龄阶段,情形同样不容乐观。课堂上是功课,课后依旧是外语、舞蹈和琴类。疲于奔命的孩子们大都反映他们“自由的时间很少”、“校外见习的机会几乎没有”、“实验课很多都是象征性的”。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道出了其中因由:“社会只需要学生的成绩分数。我也知道这样对孩子将来成长与生活有影响,但全社会都这样认识,家长也没办法,只能跟潮流走。”

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逯成文主任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社会、学校和家长,应该让孩子做些具体的事情,以加强孩子们生活自理的能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应减少,而在生活技能方面的培养与交流则应增多,不能导致孩子“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了”。学校在培养孩子生活素质与技能方面就应该有所规范,而且要尽可能地科学,利于少年儿童的身心成长。

来自学校的苦衷则表明,目前少年儿童的生活常识缺失与当前基础教育甚至整个教育管理体制有一定联系。长春市某实验中学的一名副校长告诉记者,一些事情不是学校不想做、不能做,而是不敢做。比如春游或其他课外实践活动,他们不敢搞,万一有学生因此发生任何闪失,学校承担责任不说,轻则通报批评,重则天文数字的赔偿甚至职位被免。一个微小的责任事故,可能影响一个学校的声誉、一个校长的前途。全国的情形可能都一样,你的活动搞得再精彩,学生成绩再好,一旦有事故发生,从学校到校长可能被“全盘否定”。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共青团长春市委少工部杨静茹女士认为,孩子不会写信封是正常的。她分析道:一个原因是学生年龄小,确实从没写过信。另一方面,信息传播业发达,人们沟通方式多变,也对传统交流方式提出了挑战。书信沟通方式虽然悠久古老却有着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独有魅力,但人的沟通方式无法也没有必要限定在某一种方式上。沟通的意义在于沟通的畅通便捷,现代挑战冲击传统也就成为必然。

但吉林省数位教育专家却表示,问题不是有多少个孩子不会写信封,关键是由此引发的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什么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更关键的是,当这样的孩子成长后会承担起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吗?现在日常生活常识的缺失,在不远的未来,可能又是他们接受另一教育的开始――那就是“恶补”现今教育管理体制弊端下缺失的那一块。

链接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收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现在通常使用的信笺有横竖两种款式。竖式信笺,又称中式信笺,是我国传统的信笺款式。竖式信笺的选用有日渐减少的趋势,尤其是青少年中,已很少使用,但是在年长者的书信往来中还常常使用,在港台等地区及海外侨胞的中文书信中,竖式信笺仍使用很普遍。横式信笺,又称“西式”信签,是今天常用的款式。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发起的“抢救民间家书”活动,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书信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思考。近年来,从电话到E-mail,从ICQ到OICQ,从语音到视频,从短信到彩铃,几乎每天都有新东西需要人们去了解和使用。据悉,在上海邮政的信函业务总量中,家书所占的比例只有5%,平均每人每年不到一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