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来,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直、解放军的100余名作家及文学评论家汇聚一堂,围绕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的发展繁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作家们表示,农村题材一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当
“关注新农村,是文学对时代的回应。”创作了《天高地厚》的河北作家关仁山表示,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建设的又一次腾飞和高潮。一个作家,特别是以农村题材为主的作家,赶上这样大变革的时代,应把握这样一个历史契机进行创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次生活的长征,它也向作家发出了相邀同行的深情呼唤。”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吴秉杰在专题发言中指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农村题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革命要求与政治文化为背景,涌现出了《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一批重要的作品;文革后以“伤痕”“反思”形式出现的写作,又将农村题材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出现了《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陈奂生上城》等众多优秀作品。“近两年来,随着人们对人文关怀的呼吁,农民群体重新又进入文学的视野。2005年,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中篇基本上都是农村题材创作。”吴秉杰表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与要求将会推动创作,很有可能形成农村题材创作又一次新高潮。
“当前农村题材文学创作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还缺乏对新农村的关注。”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农村建设已经在农村大地上掀起了波澜,许多作家感到了自己的老化与隔膜,他们熟悉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农民,对现在的农民缺乏了解。这种感觉也会促进作家们深入到生活中去,更加贴近时代的脉搏。
陈建功认为,农村题材文学创作要取得突破,再一次形成高峰,作家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能否真正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二是能否跳出农民的处境,关注、关照农民的命运;三是能否到民间去吸取叙事营养、叙事能力,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