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庆环)草业科学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但学校始终没钱建立自己的智能温室,培育新草种只能是“一年只干半年的活儿”,需要连续试验的牧草品种,冬天只能拿到海南去,费钱费力。然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改变了这种状况,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00万元帮他们建立了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处处可以见到因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支援而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主持到的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冰草、苜蓿、高羊茅抗旱、耐盐基因工程育种”项目实施过程中,两校科技人员紧密合作,在研究技术、方法上广泛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而类似这样的支持该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该校图书馆,馆长乌恩介绍说,该馆投资3600万元,现代化程度非常高。在建馆过程中,中国农业大学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无偿捐赠了价值40余万元的各类图书近万册,为图书馆免费提供了办公自动化软件,还帮他们培训了6名科长,提升了办馆理念,协助他们成立学科服务部,使该馆成为国内首家服务研究型的图书馆。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候先志告诉记者,学校自2001年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以来,中国农业大学选派了不少专家学者和优秀骨干教师前来任教。中国农业大学还先后接受该校的9名教师、实验室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8名教师到重点开放实验室进行高级访问和研究,22名优秀大学生免试读研,部分管理干部学习调研。5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为该校委托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研究生20名。
据教育部统计,自2001年“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实施以来,参与的高校已达26对,共涉及56所高校。5年来,支援高校派到受援高校任教教师达520多人次,选派干部到受援高校挂职锻炼40多人次,接待受援高校挂职干部70多人次,接收受援高校保送硕士生400多人、博士生70多人、本科插班生880多人,进修、访问学者及短期培训近700人次,在受援高校举办文化交流、报告会、讲座等600多次。支援高校向受援高校提供了援助资金500多万元、图书近15万册、价值近1300万元的仪器设备2500多台、价值1亿多元的软件28套。双方密切合作,共同承担了几十项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