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25日电(记者邢宇皓)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文明的守望――中华古籍特藏珍品暨保护成果展”5月26日在国家图书馆展览厅开幕,同时也为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奏响了序曲。
该展览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古籍珍品和保护成果展,200余件展品均为国宝级珍
品,其中近三分之一是首次公开展出(本报5月22日已有详尽报道)。为了让公众有机会亲身参与对国宝的保护,国家图书馆“全民参与,共护国宝”活动将再拿出100件需要修复的敦煌文献残卷进行修复认捐。这百件敦煌文献均为公元五世纪至十世纪的佛教经卷,每册修复费用需要400元至1800元。此外,该展览还限量推出捐赠证书纪念票,所有票款收入将全部用于善本古籍的修复和保护。同时,在展览现场,除系统讲解从唐末五代到当代的敦煌遗书修复的不同技法和处理原则外,还将有专业人员定时向观众进行修复、传拓、雕版印刷技艺表演,展示古籍保护仪器设备的使用原理。该展览将持续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