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分忧解难是我们的责任

2006-05-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马晓毅 我有话说

记者:多年来,陈董事长您本人,以及富华国际集团公司在中国内地做了大量的慈善事情,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请您谈一谈从事这些公益活动的目的。

陈丽华:富华国际集团公司到内地投资发展以来,我们就一直遵循这样一个理念:国家的事,社会的事,也是我们大家的事,大家都分担一点,就可以使我们的国家发展更快。1998年长江大洪水,云南地震,近年来的非典以及每年的救助受灾群众,慰问军警病残,我们都积极努力跑在前面。我们觉得,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富华公司应该承担的,这也是我陈丽华的性格。钱财对个人来说,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国家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社会鼓励了我,使我不能离开群众。我永远是这样,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解难。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什么都没有的要出一份爱心。

记者:据报道,有这样一对黑龙江母子,儿子已经70多岁了,母亲已经90多岁。因为高龄的母亲想来北京看看天安门,年迈的儿子为了满足老妈的愿望,没有钱,就蹬三轮车拉着老妈来北京,顺道也一路旅游。当这对母子走到中国紫檀博物馆时,您听说了这一消息,就把他们迎进了博物馆,管吃管住,临走还给了他们两万块钱。据说,像这样的事情您还做了许多许多,您这是为什么?

陈丽华:这对母子来过我这里两次,每次来我都给老太太换里外三新的衣服,洗澡,让他们住在博物馆。老太太说,我一生能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死都不冤了。我给他们两万多块钱,是感谢她的儿子,能拉着他老娘周游。他们走的时候,给他们带足了干粮、水,祝他们一路平安,并让公司员工们排成队欢送他们。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员工知道如何孝顺父母,每个人都有父母,父母为子女做的一切不要觉得生来就是应该的,每个人都要无条件孝敬父母,这没有什么可讲的,这也是民族传统文化。慈善事业不光是救助政府提到的那些人,也要关心身边的人,关心身边的事。

我一直想,每个人想成功,都会有一段艰难。一个人成功是付出换来的,要经历酸甜苦辣,无论高低贵贱都要接受得了。每当看见有困难的人,我心里就会有一种同情心。回想“文革”时期,那有多么难。自己出身不好,要上马路扫街,红卫兵看见我们这些“黑五类”分子,就让我们当街面向墙壁罚站。有一次,红卫兵让我脸向着墙站着。那时,家里的孩子还小,还没有吃饭,换下来的衣服还没有洗,眼看着天黑了,真是急死人了,但只好站着,一直站到晚上九点多钟,听着背后好长时间没有人说话了,回头一看,红卫兵不知什么时候早就走了,我赶紧往家里跑,只恨身上没有长出两个翅膀。

成功的人和普通的人,有困难的人,作为人来讲都是一样的。每当看到电视报纸上说,农民工为了讨工钱爬上塔吊,我心里就发紧。当老板的不能没有人性,我们的社会爱心越多,中央号召的和谐社会就会尽快到来。

记者:富华国际集团公司多年来做的许多慈善公益活动,是不是与企业自身的发展有关系?

陈丽华:我们对社会作出的一些贡献,从来没有想着要与企业的业务挂钩。我们集团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博物馆文化事业。只要是国家的号召,社会的需要,对人民有利,我们从来不问,也不想对企业有用无用。社会有难,八方支援。我们尽自己的力,做出一点事,但我深深感到,人人的心里都埋藏着感情,通过很多朋友的眼神和握着的手,我看清楚了,他们都饱含着对我人生的鼓励,对我们富华国际集团的期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