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国主义教育掀开崭新篇章

2006-05-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田雨 杨维汉 我有话说

 

展望“十一五”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鼓舞了全国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信心和斗志。

育爱国情,树报国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2005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2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中,以展示毛泽东同志生平遗物为主要内容的毛泽东同志文物馆在韶山破土奠基。

近些年来,各地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上海改扩建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等7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湖南在毛泽东百年诞辰前,投资2000多万元改造韶山纪念馆;河北对西柏坡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等基地进行了重点规划和建设。

成千上万的人们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历史。在上海,每年有1580万人次的市民到教育基地进行参观、瞻仰和祭扫活动;在北京,教育基地年均参观人数2500多万人次,其中青少年约800万人次;在南京,全市每年参观教育基地的中小学生就超过百万人次。

一些教育基地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向未成年人提供优惠和方便。在上海、江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免票;在杭州,12家博物馆、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群工部负责人说:“来我们这里的观众和游客进门时大都面带微笑,可出门时都神色凝重。”

雨露润泽,潜移默化――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

一间间普通的土屋、一张张漆迹斑驳的桌椅、毛泽东推过的碾子、周恩来雨夜救乡亲用的马灯……在西柏坡,这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给北京来的游客小林夫妇留下了深刻印象。

“红色之旅”成为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形式,北京、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市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旅游线路,组织参观。

“观古都北京风貌、展人文奥运风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日游”“南湖红船圣地游”“秋收起义旅游线”“伟人故里游”等活动,激发了群众的参观热情,也使各个革命圣地和战争遗址发挥了社会效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有关统计显示,2005年,湖南韶山全年接待游客305万人次,旅游收入3.96亿元;四川省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097.81万人次,旅游收入2.67亿元,其他省市红色旅游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感受历史,观者如潮――井冈山精神等系列展览扣动无数人的心弦

延安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我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一脉相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近年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系列展览陆续举办,吸引了如潮观众。毛泽东的手枪、刘少奇的文件箱……伟大的民族精神通过展览这种方式,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

西柏坡精神巡回展参观人次超过25万,留言超过2000条。人们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到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有学者注意到,井冈山精神展、延安精神展、西柏坡精神展都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共鸣。“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在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的老百姓正在呼唤一种能够推动民族复兴的时代精神。”

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展览上,小讲解员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延安革命纪念馆负责人说,由优秀小学生组成的小小讲解团成立于1992年,他们对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有了充分了解,并为游客讲解。民族精神的强大感召力正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身上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