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国圣)大岭山人不信命,才有了今天的好命运。靠着10多年撬石种树的坚韧,他们硬是把一个过去“吃水也要打算盘”的穷山村,变成了四季飘香的“花果山”。
大岭山是桂林市
看到周边的村庄纷纷改种经济林,大岭山人也动了心思。可全屯都是大石山,树栽在哪里呢?屯里的党员们左思右想,最后竟然打起了石头的主意。
20世纪90年代初,大岭山屯党支部决定撬石种桃。石山上真能撬出果园来吗?村民们将信将疑。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大岭山屯出台了一个土政策:在大致划定的范围内,谁在石山上开出的果园归谁。政策出台后,屯里的党员背着铁锤钢钎率先上山,一钎一锤打眼、撬石、挑土、植苗。有时忙一两天,只能种下一棵树。在党员的带动下,全屯人破石填土,育苗栽树,10余年间,硬是从顽石中开出了1200多亩红花桃果园,创造了“石板上开花”的奇迹。2005年,大岭山人均水果种植面积近10亩,年人均纯收入5900元,逐步走上了小康之路。
千亩桃园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也产生了极好的生态效益。有着40亩桃园的村民李春明告诉记者,过去山上白得刺眼的石头,近年来慢慢变黑了。以前山上泥土少,但下雨时冲沟水大,带下来的泥也特别多,现在冲沟水小了,带下来的泥少了。大岭山屯的水质也达到了饮用水标准,成了可以直接对着龙头喝的“矿泉水”。
富裕起来的大岭山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又在全县率先启动了文明富裕生态家园建设,并配合县委、县政府连续举办三届“桃花节”,吸引了数十万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