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自宋代设县治以来,历经800多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已形成一个兼容并包、文化多元的社会文化体系。香山文化,既有岭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在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带有岭南文化的印记,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研究者就认为,香山人在文化性格上表现出“坚守正统与开放创新并存、趋利务实与热情浪漫同在、刚
首先,研究香山文化,有利于拓宽岭南文化的研究领域,深化人们对岭南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近十多年来,人们对岭南文化的研究虽然有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从宏观上进行综合研究或整体的理论探索,其区域文化的实证性研究相对薄弱。香山文化集中地涵盖了岭南文化中粤、闽、客三大民系的文化成分,从其发展过程看,她实际上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标本,甚至可以说是近代岭南文化的源点。
香山文化研究,主要是对包括中山、珠海、澳门在内的粤语方言、闽语方言和客家方言三大民系进行整体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深入研究香山文化,把握它的本质和特征,揭示它的发展规律,探索它与岭南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促进岭南文化和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是中山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响应建设文化大省号召,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举措之一。研究香山文化,有利于丰富岭南文化内涵,拓宽岭南文化研究领域,深化人们对香山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认识。尤其是近年来,学者们对香山商业文化、买办文化、华侨文化、方言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以及思想文化等的系列研究,既挖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保护了香山丰富的文化资源,又为人们了解香山文化和岭南文化提供了多维视角。可以说,香山文化研究直接为研究岭南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证性的范例,从而也在客观上为推动岭南文化的学术交流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研究香山文化,有利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智慧、理论和方法。香山文化研究,本质上属于哲学社会科学的范畴,同样也具备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与作用。但是,对于一个地方政府而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实践经验,提供决策参考。近几年来,各地都非常重视寻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动力,而开展香山文化研究,就恰恰适应了中山发展的需要。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意义在于研究和发现规律,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研究香山文化,发掘中山历史文化资源、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的经验,把握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可以为中山市的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山市正面临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转型。经济转型主要是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社会转型主要是由单一、封闭的社会向多元、开放的社会转变。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的转型是一个自觉的可以控制的过程,而社会转型则是继经济转型之后的客观存在,在这个转型期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所谓“拉美陷阱”。研究香山文化,就是要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从乡土文化中发现人文精神,从而为建设“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和谐中山服务。
其三、研究香山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和弘扬,吸取先贤思想智慧,赋予中山市更高的文化品味,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体现,是城市的文化个性之所在,也是一个城市成为文化名城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需要深入挖掘,精心培育;文化品牌更需全力推介,精心打造。香山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实,形态多样。以名人文化为例,据初步统计,祖籍香山的中国近现代文化历史名人不下100位,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艺、医学等领域,其中荣膺某一领域“第一”的名人就有近30位。历史把香山推到中国现代化的前台,使她成为国内较早具有现代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地方。1872-1875年,在中国第一位留美学生、香山人容闳的主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留美,香山人占其中的三分之一。清末民初发生的所有重大的历史事件,几乎都有学成归国的香山人的身影。更不用说,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海峡两岸,在整个华人世界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享有着崇高的声望。历史清晰地显示,在近代中国一百余年从封建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香山人扮演着重要角色,初步构成了具有近现代形态且极富独特内涵和品格的地域文化,并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是幸运的、光荣的,如今的中山、珠海、澳门三地有责任传承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把香山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发扬光大,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历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源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复兴的灵魂和精神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山、珠海和澳门三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与融合,再一次推动了香山文化的发展,而厚重的香山历史文化,也正以新的姿态加入现代化建设的大潮。比如在中山,丰富的文化资源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她以占全省1%的土地面积、2.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3.8%的生产总值,经济总量位居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第五位,并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殊荣。这种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实践,既是香山文化的现代诠释和作为一种活文化的具体印证,也是对岭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深刻体现了文化的传承性。
尊重和善待历史文化,在中、珠、澳三地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广泛的共识。多年来,中山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了中山市的文化影响力。新时期提出的中山人精神是在把握香山文化精髓、融会现代精神的基础上提炼而成,得到市民的广泛认同;城市论坛的成功创办,彰显了中山市民的现代公民素质;孙中山故居的保护与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的建设,获得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好山好水好儿女”名人省亲活动,拉近了当代文化名人与家乡的情感;凤凰卫视《纵横中国・中山篇》的播出,为海内外观众提供了了解中山人文历史的新视角;美轮美奂的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成为外界观照中山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毋庸置疑,作为伟人故里、名人之乡,香山文化的浸润既久且深,给中山这座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在竞争中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城市文化底蕴需要挖掘与展示,需要积累和创造,需要个性与特色,需要继承与创新。充分挖掘、整合香山方言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民俗文化、买办文化、名人文化以及思想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从香山的历史宝库中挖掘出时代需要的文化宝藏,并使之转化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现实资源,有利于加快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及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为中山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其四、研究香山文化,有利于开展乡土文化教育,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和人文精神,强化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宿感。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和民族的魂。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趋同化的今天,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培育家园意识和民族精神、强化市民的文化归宿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香山文化是在香山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在延续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的血脉中与时俱进。无论哪座城市,其居民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以及文明素质都是当地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研究发掘香山文化,有助于培育新时期中山的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
中山市本着“传承伟人故里历史文化,弘扬现代人文精神”的宗旨,将新时期中山人精神确定为“博爱、创新、包容、和谐”八个字,体现了历史文化的传承性和时代文化的先进性。新时期中山人精神的总结提炼和宣传推介的过程,也是市民重温香山历史文化和建设现代文明的双重过程。香山文化进入乡土教育教材,也成为市民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归宿感的现实依据。配合新时期中山人精神的推介和创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山开展了历时4个月的市民文明意识与行为调查。这项活动吸引了28万市民直接参与和热烈讨论,有效地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转化为广大市民自我发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让文明行为成为市民的共同追求。
其五、研究香山文化,有利于加强中山、珠海、澳门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文化认同和产业合作。
虽然经过历史与社会变迁,香山作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划已不复存在,但其文化却在今天中山、珠海、澳门三地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完全可以说,三地在文化上仍属一个整体。改革开放后,中山、珠海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从产业结构到经济结构的转变,实现了文化和社会从封闭向开放、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澳门在回归以后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过去的发展中,中山、珠海、澳门事实上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三地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还没有完全上升到操作层面。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地缘人缘相近,是交流与合作的非常有利的条件。增进三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香山文化研究是最好的桥梁与纽带。研究、传承和弘扬香山文化,不仅有利于今日三地的文化认同和资源共享,而且有利于促进广大海外香山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家乡、对祖国的眷恋,强化香山文化、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作者系中共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