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谢小卫:给流浪儿童一个“家”

2006-06-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桂娟 我有话说

新华社郑州6月3日电12年来一直与流浪儿童打交道的河南省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副主任谢小卫,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目睹家长来接孩子回家时的情景。

那是1994年底,当地派出所送来了3个在街头流浪的男孩,最大的14岁,最小的才9岁。几经周折,得知他们是叔伯三兄弟,家在新蔡县农村。5天

后,眼睛红肿的几位家长赶来接孩子,一见面,大人孩子抱在一起哭成一团。

家长们包括年迈的爷爷奶奶都跪倒在地表示感谢,头磕在硬硬的地面上嘭嘭直响。3个孩子离家出走,3家人都快急疯了,找遍了附近的村庄和县城,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为此病倒在床。

此情此景深深地刺痛了已经当了母亲的谢小卫。她意识到,自己将来要面对的工作,将是一件非常有责任的事情。此后多年,一个心眼儿为流浪儿童找家,成了谢小卫的工作目标。

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流浪儿童大都不肯轻易说出自己家在哪里。“取得流浪儿童的信任,需要耐心、细心、热情和母亲般的呵护,还需要一些技巧。”谢小卫说,她将此称为“破冰”行动。

有时候,破除孩子心里的“坚冰”需要两三天的时间。从给孩子洗手、洗脸开始,拉家常式的聊天,一起做游戏,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每当一块“坚冰”融化,谢小卫的脸上就会露出孩子般天真的笑,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在谢小卫接触过的流浪儿童当中,一半以上来自问题家庭。家庭破裂和婚姻重组、家庭暴力、不和睦的家庭关系、不当的教养方式,都直接或间接导致儿童离家出走。流浪生活不仅使孩子受尽磨难,也会染上各种各样的恶习。“儿童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的未来,流浪儿童也不例外。”谢小卫说:“在孩子困难的时候帮一把,他将来就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否则,他们极有可能危害社会,流浪儿童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高危人群。”

一个令谢小卫沮丧的事实是,被她和同事们辛辛苦苦送回家的孩子,不久又在街头出现了。有什么办法能避免孩子反复流浪呢?随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民政部救助保护流浪儿童项目在郑州的开展,谢小卫和她的同事们认识到,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根本目的,是使其稳定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这就需要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身心健康成长。

“家是儿童最好的福利”。2003年以来,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开办了国内第一个“类家庭”,从社会上招募志愿者担当流浪儿童的“父母”。至今已有114个孩子在5个“类家庭”里享受到了家的温暖,稳定回归率达到84%。

在“类家庭”里生活了一年零九个月的张立(化名)今年1月回家了。14年前,母亲生下他后不知去向,不堪忍受经常酗酒的父亲的打骂,5岁起张立就开始流浪,先后在十几个城市乞讨。被送到“类家庭”后,张立的生活不仅受到了很好的照顾,还学会了写字,懂得了怎样与人合作。“没想到这个孩子还活着。”今年5月3日,当谢小卫到张立家回访时,邻居们都赶来感谢。看到张立已能够与父亲和睦相处,谢小卫十分欣慰。2005年,谢小卫获得了全国妇联等十多个部委联合颁发的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面对荣誉,谢小卫显得很淡然:“我只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了点平凡的事情。”她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