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和语言的原因,特别是德、法、意3个主要邻国文化对瑞士3大不同语言地区文化产生的直接影响,形成了瑞士多元文化的特点。尊重和保护多种语言和文化、促进各语区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成为瑞士文化政策的重要内容。反映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就是:联邦宏观管理,给予适当补贴,各州具体实施保护措施。
联邦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负责人奥力夫・马丁博士说,瑞士联邦只有700多年的历史,全国人口700多万,面积只有4.1万平方公里。正因为国家小、人口少,而且被列入世遗名单的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分别处于不同语区,体现了瑞士文化多样性的特点。瑞士在100多年前就颁布了自然环境保护法。1975年,联邦议会批准了《世界文化遗产公约》。根据联邦宪法,瑞士没有全国统一的文化保护政策,只是在电影、自然和文物保护3个方面有全国立法权和一定的管理权。联邦政府在发展、保护和促进文化事业上实行自由开放政策,各州在文化发展方面有很大的自治权。在联邦整体政策的框架下,各州制定和实施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还可自行组织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由联邦政府和各级州政府共同监督实施。
从职权范围来看,联邦环境署负责自然与风景保护,联邦文化署负责历史遗迹和考古发掘保护,联邦道路署负责历史道路保护,各州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这是联邦制在瑞士文化政策上的反映,也是与欧洲其他国家在文化政策方面的主要区别。2006年,联邦政府用在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投入为2660万瑞士法郎,这笔投入与各州的投入联合使用。瑞士的文化与自然保护被整体列入国家建设与发展规划中。
虽然瑞士被列入世遗名录的遗产数量并不多,但几乎所有瑞士城镇都保留着古色古香的老城街区,老城和现代化的新城既保留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又体现当代社会的发展,相映成趣。有些城镇甚至完整地保留了中世纪的城墙和建筑,乃至古罗马时代留下的文物古迹。在瑞士北方的沙夫豪森和圣加仑市,具有浓郁中世纪风格的老城至今仍是城市重要的商业和娱乐街区。风格独特的中世纪凸肚悬窗(阳台)在现今的欧洲已绝无仅有,忠实地反映着几百年前当地的古朴民风。漫步其间,就像欣赏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弗里堡州的穆尔滕市是一座完整保留下来的古城,古老的城墙和石子铺就的街面历经数百年没有改变。具有800多年历史的首都伯尔尼老城被列入世遗名录。这里是瑞士的政治中心,不仅有古老的钟楼、大教堂和喷流了几个世纪的街心喷泉,就连联邦政府的办公楼――联邦大厦也建在老城附近。洛桑老城则以中世纪的圣母大教堂为中心向外辐射,为这座“奥林匹克之都”增添了古朴的魅力。此外,像日内瓦、苏黎世、巴塞尔、卢塞恩等都有保留完整的老城。即使在一些乡村,部分老宅也被作为“旅游文物”保留下来,新农舍给老宅“让位”的现象非常普遍。
如果说秀美的自然景观构成瑞士外在美的话,那么,老城的建筑特色则从人文角度折射着瑞士这个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中欧小国的联邦特点。瑞士是个联邦制国家,没有统一的历史、语言和文化传统。瑞士官方语言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列托-罗马语,每个州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因此,瑞士人格外珍惜不同语区人民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文化和传统的多样性构成瑞士建国兴邦的基础。
据马丁介绍,瑞士各州都有一个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负责调查本州的文物古迹,定期向州政府汇报。“夏莱”是瑞士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且每个地区的建筑风格不同,反映着早期瑞士人的传统生活原貌。专家委员会对百年以上的“夏莱”都要登记造册,有保留价值的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然后完整地拆迁到位于瑞士中部地区的巴仑堡露天民居博物馆。巴仑堡不仅仅是民居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各类民俗展和民间艺术节,促进不同语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世界了解瑞士打开了一个窗口。
一位建筑师在接受采访时说,二战后,为满足现代化的发展和城市人口增加的需求,瑞士也曾出现过拆除“有碍现代化进程”的老建筑时期,一些有价值的文物古迹被拆除。但瑞士人很快意识到,与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相比,瑞士联邦只有700多年的历史,而文物古迹是传承历史的纽带,文物不能再生,不能因为“现代化进程”而中断历史。过去,瑞士人对文物古迹遗址进行个别保护,而现在是保护整个街区和整座城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瑞士的许多古城堡和历史建筑都被改造成博物馆,成为收藏和传承历史的“交汇点”。各级政府还规定土地使用权,严格区分民宅建筑用地、工业和商业用地及农业用地范畴,并对在文物古迹附近的建筑作出“不能影响和破坏文物古迹整体观赏效果”的明确法律规定。这位建筑师还告诉记者,在他学建筑的同学中,目前从事古迹保护的比建筑设计师还多。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瑞士对文化保护的重视。图片均为刘军摄
圣加仑市老城古色古香的凸肚悬窗
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伯尔尼老城的街头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