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张立同:在愉快和热爱中工作

2006-06-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吕贤如 我有话说

我很幸运,在张立同――这位我国航空航天材料领域的开拓者谢绝了一家又一家知名媒体的采访之后,竟有幸两次坐在她面前畅谈。也许,这要感谢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大会搭建了平台。

优雅的风韵、谦和的态

度、发自心底的微笑、充满爱意的眼神……张立同给我的印象完全出乎意料,从中实在找不到科研攻关45年的沧桑和艰辛,看不出她是果断决策、临危请命、带领科研攻关团队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将军”,也看不出她是两获殊荣、两度在国内外引起震动的大科学家。

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研制出得到国际认可的“无余量熔模铸造技术”,使我国的熔模铸造水平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在1985年连摘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三项桂冠。

在本世纪初,在国家技术发明奖连续6年空缺后,他们发明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成果打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使我国成为继法国和美国之后,全面掌握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VI制造技术及其设备的第三个国家。

他们开发的这种陶瓷基复合材料究竟有什么重要作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是:没有它,就无法研制更新一代的航空航天器,就好比没有半导体材料就不会有集成电路一样。对我国先进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出现事故,原因就在材料上,由于所用的耐高温材料不抗氧化而导致机毁人亡。张立同他们研制的这种材料,兼有金属和陶瓷的优点――比铝还轻、比钢还结实、比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成本仅为国际水平的2/3到1/3,制造周期仅为国际水平的1/3以下,解决了用不起的问题。

难怪该成果在航空航天高技术领域和材料界引起轰动。美国Honeywell、英国罗罗公司和法国Snecma等著名发动机公司纷纷上门要求合作,国际会议也纷纷邀请张立同作特邀报告。

科研攻关是艰苦的,但在张立同眼里,都成了平常小事,成了一种愉快的享受。

谈起她1991年刚回国缺少科研启动经费、不得不给一家民营企业打工,以便得到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时,她笑了。她说,不挣钱怎么干事呀?

谈到当时有一天干到夜里1点,大门锁了,50多岁的她不得不和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一起翻墙出去时,她笑了。她说,那墙也不太高。

谈到1995年,在这项研究被列入国家课题后,她们请来该项技术的发明人法国纳兰教授,希望能得到启示,纳兰教授只说了一句话:“我掌握这项技术花了20年,你们至少要用10年”时,她笑了。她说,其实我们关系一直都不错。

张立同说,干得挺有意思,挺愉快的。越不成功,我越有劲。追根寻源,半个多世纪前,父亲“没有国哪有家”的感慨早已深深植入张立同的心灵。

张立同把她的愉快、把她对祖国科技事业的热爱连同学识和学风一起传授给了她的团队。多年来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杰出科技人才,建立起一支由年轻博士组成的高素质学术梯队。其中,有教育部青年教师奖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教育奖特聘教授、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成来飞;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李贺军;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2005中国青年科技奖、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者、超高温复合材料国防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徐永东等。连刚毕业的曾庆丰的博士论文也获得了法国在华设立的赛峰奖2005年唯一的一等奖。

在这次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大会上,张立同是唯一进行经验交流的个人。只是由于她坚持是团队的贡献,交流经验时的署名也沿用下来,这也是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唯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团队。

她们成功之后,获得了纳兰教授的高度评价:“我认为你们实验室不仅是一个中国的重点实验室,而且也是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

张立同说,成绩只说明过去,一切从零开始。她又瞄准了新的高度……

女,我国著名航空航天材料专家。1938年4月出生于重庆,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9.04―1991.01在美国NASA空间结构材料商业发展中心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大型空间站用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持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三十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四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16项,已授权获国家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培养硕士和博士生78名。198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6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005年被授予陕西省最高技术成就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200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她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航空熔模精密铸件“不精”问题,带领厂校合作的团队从学科交叉点入手,为发展我国无余量熔模精密铸造技术作出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四项。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她带领团队首创了低成本、高性能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为发展我国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做出重大贡献,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她创建了我国超高温结构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领导的团队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创新团队。(摄影:王晓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