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湖乡一盏灯

2006-06-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张文尧 我有话说

一年之后,当我们再次来到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时,老百姓们争相和我们诉说的,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何红仿的动人故事。

何红仿1992年走上乡级工作岗位,负责水利工作。10多年来,消泗大堤98公里堤段,

全乡14处泵站、17座大小涵洞,都留下了他无数足迹。10年里,何红仿穿破的雨靴12双、雨衣14件。每年夏季汛期来临,何红仿常常连续一个多月守在堤坝上。

由于常年和疫水打交道,何红仿身染血吸虫病和皮肤病,了解他的人都称他“癞子乡长”。在他离别人世,亲人为他更衣时,为眼前看到的一幕痛哭不已:何红仿浑身长满红斑块,几乎没有一块皮肤是好的!

每年春耕开始,何红仿就忙开了。忙的不仅仅是防水工作,更多的是帮乡亲们弄贷款。消泗乡是蔡甸的贫困区,每年开春,很多农民家里连春耕生产启动资金都凑不齐。很多农民只得去向银行借小额贷款。但办小额贷款需要有担保人,谁愿为贫困农民做担保呢?而每每何红仿都会慷慨地在担保人名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为此,他背负了4万多元的小额贷款债务。

何红仿是真的把老百姓放在心窝里。对此,蔡甸区电力公司侏儒供电所主任兴照苟深有感触。兴照苟回忆说,2004年7月,正是防汛排水的关键时刻。由于凌晨3点多钟的雷击,消泗乡线路停电。得知情况后,何红仿深夜给供点部门打电话,要求一定要修复电线。说完何红仿立即奔赴供电部门,商讨解决方案。检查查明,出事地点位于消泗乡第1号至18号杆之间。何红仿和维修人员一起赶赴现场,但1号杆和18号杆子之间距离相隔1500多米远。电线下方沿线都种满了芦苇,且芦苇田里已淹了一米多深的水。时间紧迫,何红仿灵机一动,说:“我回去借条船吧”。但由于芦苇太深,船行遇阻。何红仿见状,连忙脱下衣服,跳入没胸深的水中,推着船只慢慢前行……

何红仿留下了27本工作日记。27本日记,如胶片一样记载着这位普通乡干部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日记记载的,是他从1989年进入乡政府以来15年中每天所干的事。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

2005年“五一黄金周”,何红仿的日记中这样写着:

1日,做洪南泵站托架;2日,上午在洪南泵装托架、泵房门及栽电线杆,下午去港洲闸门和曲口三合泵站;3日,检查全乡垸泵站启排和低闸放水情况;4日,上午到洲子湖泵站指导维修,下午到田台闸检查安装情况。

何红仿上有年过八旬的母亲,下有一双读书的子女,妻子又无工作,全靠他的薪水养活全家。他负责防汛工作,每年都有上百万的防汛款从他手里过,但公事私事,他分得清清楚楚。

2005年,因工作需要,乡政府给何红仿360元交通费。何红仿的日记本上记录着详细报账:私事4次,车费合计210元,已付;公事车费合计405元,超支45元自贴。

除此之外,在帮起人来,他一点也不吝啬。给挖沟村村民廖新武父亲50元;给罗汉村一对夫妇200元;给兴无垸泵站5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