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第一个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被称为“战场试验田”。组建20年来,有近百万将士在这里披坚执锐,再振雄风。
“魔鬼对手”
深夜,重峦叠嶂的皖东山区,随着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一支高度合成、装备精良的蓝军,在夜色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潜入“
按照形神兼备的“强敌”标准,组建全军第一支专业化蓝军,让红军与这样的“魔鬼对手”比武过招,是基地磨砺红军的重要一环。基地按照蓝军现行编制,身着蓝军服装,操作蓝军武器,运用蓝军战术,轮流与各个部队斗智斗勇。演练无预案,进程难预测,这样的“魔鬼对手”经常设置险局、危局、残局、败局、僵局,逼着红军在各种险境中练谋略、练指挥、练协同,全面提高打恶仗打硬仗的能力。
这支被称为“魔鬼对手”的蓝军,让一支支红军部队既怕又爱。怕的是,它难打难缠难取胜;爱的是,与它交手,确实能练出战胜未来战场强敌的“真功夫”。
“科技魔手”
用“科技魔手”调教部队,是这个训练基地的工作重点。进入基地训练场,隆隆的枪炮声,战机的呼啸声,电磁发出的强劲干扰,电子炸弹的不时引爆……身临其境,如亲历战场。海军、空军、二炮等各军兵种部队纷纷前来“取经”。目前,基地建起先进的导调监控、战场仿真、辅助评估、综合保障等“五大系统”,成为全军其他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的基本建设模式。
事实上,他们重视运用科技手段,也有过一段曲折经历。一次导调实兵对抗性演习,基地作业想定、导调处置采用的都是陈旧的纸质地图,而部队使用的则是新版电子沙盘。由于部分地名已经更换,致使导调情况与部队情况处置发生误差,闹得部队“不服”,两厢尴尬。
此番走“麦城”,引发大家深切思考。结合研究近年来世界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这个基地形成共识:现代战争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打击精度空前提高,杀伤威力大大增强,战争形态、作战样式正悄然发生变革,科技已成为制胜战争的重要力量。如果再不顺应潮流,注重科技创新,那么“走麦城”,就不仅仅是在今天的演习场上了。
从此,基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他们从顶层设计入手,对信息化建设逐项逐条进行审视论证,对各个系统、设施、装备、器材等逐个加大技术改造,通过科学设计、集约投入、挖潜创新,增加科技含量,提升功能作用。他们还利用华东地区技术密集的优势,与科研院所、军内外院校、装备生产厂家和一线作战部队广泛联系,共同研究探索现代信息作战的前沿理论和科技手段,联手攻克信息化条件下现代作战的重难点问题,用信息科技手段提升战斗力。深秋,一场多维空间战场上的立体作战悄然打响。空中,多个机种组成的航空兵群穿云破雾,按战斗编组轮番实施布雷、染毒、侦察、攻击等战术作业;地面,数十种交战武器引颈怒吼,构成一道道火力屏障;室内,巨型电子屏幕上,敌我双方交战态势尽收眼底……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的磅礴气势,在这次演习中得到充分展现。原美国参联会主席谢尔顿上将全程观摩了此次演练,他对演练中出现的高新技术手段和官兵们勇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竖起了大拇指。
“铁面判手”
凡来此接受实战化检验的部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基地的导调人员个个是“铁面判手”,经常“哪壶不开提哪壶”。
某次实兵检验性演习。战幕尚未拉开,战程就已启动,官兵未出营区,就已跃入“战场”。参演部队进行战备等级转进,受检单位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作战文书交给导调部。导调员当场判定:“零分!”
演练全程,信息采集员及时用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将战斗实况拍摄下来,逐一拿实战标尺衡量:远程机动缺乏敌情观念暴露作战企图,在海边沙滩用草绿色伪装网不符合作战要求,乱扔生活垃圾会泄露行踪……演练还没结束,多道“黄牌”已经亮出。
一些官兵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是“小毛病”,无关大碍,认为不应小题大做。而导调部则认为:细节决定成败。今天在“小毛病”上让你一小步,明天在战场上你就会吃大亏。
那年,A部与B部一场势均力敌的攻防较量已整整进行半个月,双方斗智斗勇,互不相让。第16天,寒风凛冽,温度骤降,参演官兵十分疲劳,于是B部向A部发出休战一天的电报,商定次日再投入战斗。也想趁机休整片刻、调整攻略的A部主攻团团长,一个人独自到山凹里溜达一会儿,思谋对策。殊料他的一举一动,早被化妆成当地百姓的B部紧紧盯上,他们迅速包围、生生活捉了这个“倒霉”的团长。裁判人员当即宣布A部主攻团长退出战斗。A部上诉导调部,认为这是在双方商定共同休战之际发生的事情,不能算数,要求改判。“兵不厌诈,战无常态,战场上谁还给你这样的机会?”导调裁判人员坚决维持原判。
这些“铁面判手”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实战化演练中毫不留情,直言功过,逼着部队找不足、补“短板”。基地多次被总部、军区评为“全军科技练兵成果交流先进单位”、“军事训练先进单位”。日前,总参谋部发出贺电,对这个基地取得的斐然成就表示嘉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