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上,2005年新增选的51位新院士首次出席大会,并获得中国科学院颁发的院士证书,为院士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图为数学物理学部为新院士颁发证书。本报记者赵洪波摄 |
本报北京6月7日电(记者齐芳)胡锦涛总书记在院士大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希望院士们争当科技创新的尖兵,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今天下午,被誉为“学术盛宴”的“科学与中国”学术报告会在中科院院士大会驻地开讲。王乃彦、闵恩泽、曾毅等6位来自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地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部、信息技术学部、技术科学部等6个学部的院士做了6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向人们展示科技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锋作用。
王乃彦在《我国核能(核裂变)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说:大力发展核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水生可再生能源是大力鼓励发展的洁净能源,但由于风能和太阳能等能量密度低和供能的间断性,其发展规模可能受到一定限制。相对而言,大规模发展核能所受的制约因素较小。2030年前后我国将全部建造热堆电站。争取在2035年前后使快堆核能系统达到商用水平而开始进入核能市场,并在2050年以后得到稳步发展并逐步成为我国的核能主力。
闵恩泽在《从石化技术开发案例探寻自主创新之路》报告中提出:实现原始性创新的途径之一是把现有技术的科学知识基础转移到全新的科学知识基础上。自主创新来自联想,联想来源于博学广识和集体智慧。对引进装置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实行整体规划,分期实施,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努力追求原始创新。
曾毅在《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报告中披露: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DNA和复制型天坛株痘苗艾滋病疫苗已完成实验室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目前正在国家药监局进行临床试验的审批。但由于各类课题分散设立和每个课题的经费额度都不大,各个科研队伍只能独自研究很少开展合作,无法形成合力。因而我国HIV疫苗研究总体实力远不如欧美,甚至不及一些已组建了国家HIV疫苗计划的发展中国家。
苏纪兰在《我国的海洋科学研究》报告中指出:近海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正经历着快速恶化的极大压力。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海洋学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偏向开阔大洋”转为“开阔大洋与近海同时并重”。海洋的锋面、跃层、中尺度涡等海洋物理过程以及与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密切相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皆是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变化的关键过程。海洋生态系统远较陆地生态系统复杂,稳定性也远比陆地低,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难度也远大于陆地生态系统。
王阳元在《从消费大国到产业强国――论我国微电子产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报告中分析:2005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总额为3803亿元,占世界市场24%,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预计到2010年,市场将扩大到7000亿元。但同时,2005年集成电路进口额为788.2亿美元,是进口石油各类产品的1.36倍,是进口钢材、矿产品的1.8倍,居贸易逆差榜首,差额为650.7亿美元。我国目前尚处于集成电路“消费大国”的历史阶段。到2010年前后,中国逐步成为集成电路的生产大国,中国将成为世界集成电路的工厂。到2020年―2025年,中国应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强国,世界将成为中国集成电路的市场。
严陆光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报告中则告诫人们:从可持续发展看,人类化石能源终将耗竭,有关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已经开始。作为未来主要能源,只能依赖于可再生能源和受控核聚变能。在21世纪上半叶,预计受控核聚变还难于成为可用的能源。要高度重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尽快部署有关工作,特别是应重视速生能源植物与太阳能制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