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 |
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夕,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也引发了人们对保护京杭大运河这样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的深入思考。
线性文化遗产(LinealorSerialCulturalHeritages)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兴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由文化线路(culturalroutes)衍生并拓展而来,主要是指在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线性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容多样,其中运河、道路以及铁路线等都是重要表现形式,大多代表了人类的运动路线,并体现着地区文化的发展历程,法国的杜米第运河、奥地利的塞默林铁路、以色列的香料之路和我国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都是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成了统一的水运网,是中国历史上南粮北运、商旅交通、军资调配、水利灌溉等用途的生命线,也是贯穿南北流动的血脉。运河沿岸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有沿河兴起的城镇及其各类建筑,有码头、仓库、船闸,有桥梁、堤坝等,形成了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罕见的大型线性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 |
我们注意到,京杭大运河在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方面的有其特殊性。京杭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有血、有肉、有灵魂。大运河本体是它巨大的身躯,流淌的运河水是它的血脉,运河两岸的文物古迹、历史文化村镇是它的骨肉,而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运河文化则是它不灭的灵魂。因此,京杭大运河的保护与众多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的保护有着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我们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加以不懈的探索。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不是一次所谓的“打造”工程,而是一次科学严谨的文化实践。无论是全面调查、勘察测绘、遗产登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保护规划,制定专项法规,还是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社会宣传教育,编写申报文本以及文物本体保护等各项工作都需要明确目标、明确计划、明确分工、明确责任,都需要立即开展大量艰苦细致的实际工作。在这个艰苦不懈的努力和扎实细致的求索过程中,各级文物部门必须尽心竭力地做好应当承担的各项工作,责无旁贷。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也是一项庞大的、影响广泛而又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大运河连通五大水系,跨越众多省市,更需要统筹和协调。设立一个有权威的、协调有效的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的领导协调机构,促使国家相关部门和有关省市政府更加紧密的通力合作,以及全社会更加广泛的动员都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
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京杭大运河保护既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也可能带来积极的贡献。我们要只争朝夕地做好工程实施中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和文物本体保护;同时谨慎考虑、周密部署南水北调工程的每一步实施,在工程中努力增加文化含量,延续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文脉,使今日这一造福社会的国家重点工程,成为明天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杭大运河的保护联接着沿线众多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维系着沿岸千百万民众的记忆与情感。因此,京杭大运河的保护要有利于提升沿岸城市的文化品位、维护沿岸城市的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要使沿岸民众在保护工作中真正受益,这样才能使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持续支持。
保护京杭大运河这条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长河,是我国线性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理论和实践的一次重大突破,加强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加快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步伐,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虽然世界遗产申报存在着限额制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但是预备名单排名没有先后。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规律,切实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克服一些地方出现的“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把积极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变为加强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京杭大运河就一定能够及早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