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势不可当的今天,文化的个性更显得可贵――这是记者在随同中国交响乐团访美巡演时又一次感悟到的。
1987年,中国交响乐团的前身中央乐团曾经在指挥家陈佐湟的率领下访问了美国24个城市,使西方人第一次见识了中国交响乐的整体面貌;19年后,当这个乐团再次来到美国时,时间的脚步已经踏出了巨
“中国特色”最受关注
此次中国交响乐团在美国演出,每场音乐会前后,观众最感兴趣议论最多的就是关峡的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这是身为团长的作曲家特别为此次乐团访美所作的以“筝、箫、女高音与乐队”来表现的作品。它以中华民族一向景仰的失败的英雄项羽在最后关头与爱姬诀别的故事为主题,其中国特色足以令人期待。在15分钟的演奏中,力拔山兮的霸王主题、筝与箫奏出的四面楚歌、乐队叠压出的十面埋伏的紧迫气氛、梅派京剧虞姬“看大王”的凄美唱段,共同构成了英雄―美人―死亡的悲壮历程,令人壮怀而唏嘘。这部作品在洛杉矶地区帕萨迪那音乐厅甫一亮相,就受到观众的注意和好评。5月9日在纽约林肯中心演出后,《纽约时报》于5月11日在B5版头条位置《古典音乐评论》栏目发表了伯纳德・霍兰德(BernardHolland)的评论文章,他在题为《来自两个半球的声音暂时和平共存》的文章一开始就说:“在西方的传统记忆中,倾向于突出中国精致保存的音乐文化中最糟糕的部分。其实中国的音乐文化远比我们的要悠久得多,它精湛微妙之处往往令西方人困惑。中国音乐有着细而高的声乐表现、精妙的花腔、带有鼻音风格的管乐和弹拨乐――听起来都非常悦耳。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星期二晚上在纽约林肯中心AveryFisher音乐厅的演出中,展示了另一种东西文化结合的尝试,即关峡的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在全球化悄悄来临时,看来东西方音乐的和平共存是不可避免的。关峡的优雅创作和乐队极为出色的演奏指向的是两种艺术的不同,而不是它们的融合。”伯纳德・霍兰德不愧是《纽约时报》最有影响力的两位古典音乐评论家之一,他敏锐地抓住了实质:作曲家关峡不过是借交响乐队的形式,讲述一个中国的故事,表达一种中国的情感。
在《霸王别姬》的演出中,女高音陈俊华和操中国乐器筝、箫的演奏者张晓红、陈悦三位女演员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陈俊华,当这位民歌演员身着华美头饰和民族服装,唱出“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时,她声貌俱佳、形神兼备,引得众多目光。《华盛顿邮报》著名音乐评论家梯姆・佩吉在他的《最受欢迎的中国序曲》一文中说:“她那经过扩音的女高音音色明亮,显得高雅而从容,动人而不群。她并未像西方传统那样刻意追求甜美的声音,而是用一种辉煌奇特的方式高亢地咏唱。”
二胡演奏家周维与乐队的一曲《二泉映月》,也使美国观众再次着迷于这件中国乐器。周维多次在国际重大场合代表中国演奏,并有多种二胡演奏技术与风格的探索尝试。他的演奏质朴、深沉,那充满身世之感的乐句一从他手中流出,便慑人心魄。《华盛顿邮报》评论家梯姆・佩吉凭着对音乐的敏锐悟性说出了如下感受:“一种情感深沉、心潮澎湃的情绪和不断变幻的声调,近似于忧伤的蜂鸣,充满质朴情感的音乐动人心弦。”
“你应该为你的祖国自豪”
以上这句话是乐团在芝加哥演出后美国好莱坞制片人安德斯・克里斯坦森对记者所说。无独有偶,他的话音刚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走过来说:“我非常自豪,演得太好了!”他是当天下午三点到六点半与芝加哥歌剧院演出完歌剧《尼克松在中国》后,匆匆赶来听国交音乐会的。
类似的评价,记者在随团采访中不知听到多少次了。中国交响乐团在美国演出的几个重镇,如纽约林肯中心菲舍音乐厅、华盛顿斯特拉摩音乐厅、波士顿交响音乐厅、芝加哥交响音乐厅,都是美国著名乐团的固定演出场所,但是正如美国指挥家、音乐学家莫里斯・佩瑞斯所说:“中国交响乐团在这里演出就像在家中一样自如。弦乐温暖而悠扬,木管和圆号的独奏晶莹剔透,铜管和打击乐声部非常敏感,当需要时就能爆发出来,乐队的音准和力度布局非常出色。”
此次国交带去的一个重要曲目,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作《天方夜谭》。这部目前在音乐会上已经不常听到的音乐作品,以色彩丰富著称,从始至终贯穿着优美的小提琴独奏,对乐团各声部的水准是一个检阅和考验。中国交响乐团确实显示了实力,将作品变幻的色彩和东方风格演奏得极其完美。最值得一提的是担任小提琴独奏的乐队首席刘云志,他的琴声一出,尽显高贵气质,夺人耳目,沁人心脾。难怪所有人提起这位首席时都说:他是一流的!
李传韵在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中担任独奏,可谓风光占尽。对于他的演奏,《华盛顿邮报》音乐评论家梯姆・佩吉的评价最为中肯:“独奏家李传韵激情四溢、近乎嬉戏地演奏了哈恰图良的《小提琴协奏曲》。”的确,所有观众都吃惊于他那挥洒自如的演奏才华,也欣喜于他那狂放不羁的演奏风格。他总是被观众欢呼着一次次走上舞台,于是不得不再献上一曲巴赫奏鸣曲慢板或帕格尼尼随想曲,引来的是更多掌声和一片欢笑。
在纽约林肯中心演出开始前,记者经人介绍与《纽约时报》评论家伯纳德・霍兰德握手相见。他瘦高,六七十岁,一副谦躬而“资深”的样子,应是阅尽评尽名团无数!他当时抱怨说没有得到他在一楼左侧十排左右的过道旁专座票而不得不去二楼。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在后来的评论中,十分客观地给予国交的演出以好评。他不怕重复地用了两个“一流的”来形容李传韵和刘云志。
李心草,这位长着娃娃脸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似乎与人们在音乐会上常见的那些有份量的指挥家形象相去颇远。但是在看了他的指挥之后,所有观众都对他的音乐处理和指挥天才感到服膺而丝毫不觉得他稚嫩。在芝加哥,记者在中场休息时采访了一对从伊利诺依州香槟市赶来的夫妇,丈夫是钢琴家,他赞扬李心草不仅背谱指挥,而且很有天赋。参与乐团全程演出的来自“美国空军管乐团”的外援、大号演奏家威利也说:“这位指挥是我接触过的最好的指挥家之一。”《华盛顿邮报》的评价更是一语中的:“李心草证明了自己是一位令人羡慕的、适应能力极强的指挥家,他对各种曲目都掌握自如。”
以文化特色走向世界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从来就没有被世界遗忘过;但是今天,人们更加希望了解的是中国人怎样继承了自己古老的文化传统,怎样创造了新的文化。中国交响乐团的美国巡演,使记者感受至深的一点是,世界需要多样的文化存在。
在林肯中心之外临街的纽约爱乐乐团的演出海报上,记者看到中国青年钢琴家郎朗的名字,他的照片与马泽尔、马友友等大师排在一起,成为号召大家来听音乐会的头牌人物;在华盛顿、芝加哥音乐厅的节目预告上,同样也赫然有郎朗的名字在列。到了国外,才知道郎朗比我们想象中还要“火”得多!已经与中国本身联系在了一起。
由于交响乐是西方的音乐传统,所以在多年中,我们习惯于以西方的演出标准为评判标准。但是记者在演出场所与美国观众交流时,多次听到这样的说法:音乐不可能按照一个模式演奏,也不可能只有一个标准,观众来听这场音乐会,主要是想了解中国的文化,欣赏这个乐团特有的风格。而在这点上,他们一致认为:中国交响乐团带来了基于自己文化的作品,表现了独具特色的演出风格,显示了有实力的中国音乐家的素质,对此他们十分满意。从音乐会后演奏员被拉住交谈以至于主办方不得不提醒延长司机工作时间将违反美国《劳动法》,从观众在演出中的会心的私语和微笑,从散场时人们不断对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伸出大拇指,从每一个乐于接受中国记者采访的人的赞叹中,你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点。
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是一个扎实的、热情充沛的、受过精心训练的乐团。”今天,当祖国在世界上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时,中国艺术家们走向世界的步伐,也更加自信,更加坚定。(图片摄影:王廷瑛)
图为陈俊华在关峡的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中演唱。
图为李传韵与乐团演奏哈恰图良《小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