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泰安群众对党员干部满意率达九成

2006-06-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邢兆远 我有话说
本报讯(记者邢兆远)“村里党员手把手地教俺种植、养殖技术,随叫随到。现在,俺家养起13头奶牛,种了2亩有机蔬菜,一年下来收入6万多元。”近日,山东泰安市宁阳县桑庄村的58岁农民王勤营一见记者,
就一个劲地夸奖村里的党员干部。

“桑庄村的发展,是泰安市党建构筑长效机制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的一个缩影”,随同采访的泰安市委的同志告诉记者,“把政治素质好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勤劳致富的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模范,这‘递进培养工程’,是农村党建长效机制建设的一大成果。目前,全市涌现出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15900多名,党员致富联系户近33万个。”

泰安市建立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引导、权利保障、组织保障和服务民众”的保持党员先进性“5+1”长效机制,其核心是“为民众服务”。全市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推行了“为民服务代理制度”,县、乡、村逐级建立服务大厅、服务中心、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

在东都镇王庄村,刚接到“新农合”报销医疗费的农民纪宝林赞不绝口:“涉及咱农民的事,党员干部帮着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致富信息、科技服务、大病小灾救治……群众一有需求,干部就有服务。”

建立起联系帮扶制度,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体系。以“干部蹲点、部门包村、干部驻村”等立体帮扶措施,构筑起“服务网络”。市级领导带头联系帮扶了22个困难乡镇,县、乡镇干部都有帮扶点。他们不断捕捉农民群众的“需求信号”,聚焦“民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举全市之力进行解决。2005年解决了边远山区群众吃水、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20类实事;今年又确定了做好村村通自来水、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重点。广大农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了实惠,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124元,比上年增长11.8%。通过测评,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