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青岛大学的崛起,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学者关注的课题,被称之为“青大现象”。本报自今日起陆续刊发《“青大现象”透视》系列报道,从教学的角度对“青大现象”进行透视。 |
步入“十一五”开局之年,青岛大学不断传来好消息:学校被批准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5部教材入选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1位专家入选2006年―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获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国家级教材奖……一系列“国家级”荣誉,呈现出青岛大学教学工作厚积薄发的生动局面。
理念创新:教学改革的先导
先进理念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和教学工作的先导。2000年,青岛大学在国内高校较早提出“二部制”教学的理念,选取文学院、法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和经济学院4个学院实施“二部制”教学改革试点;4个学院16个本科专业的新生入校时按照学科大类分班学习,两年后根据学生学业兴趣及社会需求再分专业学习,彻底改变了以往高等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学习、学生专业口径过窄的教学旧模式,创立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新模式。实践证明,“二部制”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同时兼具比较宽厚的人文素养,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都很强。
“十五”期间,结合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青岛大学组织了深入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提出“以教学研究带动教学改革”、“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努力把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成果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过程中。《青岛大学教学研究管理办法》规定,学校每年拿出百万元资金资助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目前,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正在评审中,该校教师主编的教材已经有15部入选;另有3部教材入选“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该校教师承担教育部第二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农林/医药类专业数理化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子课题项目7项;主持山东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试点课程5门,教学改革项目13个;承担“山东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教学研究项目23项,山东省实验技术研究项目25项。教师们承担的校级教学研究和教材项目更多达400余项。
2002年,青岛大学全日制在校生数量已近三万人,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教学管理的更高要求;建设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管理平台、网上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平台已成当务之急。经过短短几年的建设,该校已经实现了学生网上评教、教师网上评学,选课、成绩登录、教学计划管理也全部通过网络实现;每学期更有1600多门课、近4000门次的课程通过网络由学生选定。该校现已建成网上省级精品课程11门、校级精品课程32门供学生上网学习,全面实现了教学管理、教学运行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质的飞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