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年轻的科学家潘晓玲,没有犹豫也没有怯懦,在她决心踏入茫茫戈壁的那一刻起,就把关于生死苦乐的考虑化为献身科学的“理想主义情结”。
理想主义者是纯真的,他们没有私心杂念,他们
理想主义者是激情满怀的,因为他们对事业爱得深沉。在潘晓玲身上燃烧的激情,赋予了她击碎一切艰难困苦的勇气和力量。在她的生命词典中,很难找到灰心丧气的词语。她总是那么风风火火、不知疲倦,甚至死神的到来也无法停止她奔忙的脚步。当然,潘晓玲没有避开失败的豁免权,但她的非凡之处就在于从不倒在跌倒的地方,而是扑扑身上的灰尘,重新启程,热情依旧。
理想主义者是浪漫的,他们全身心地追求着、感受着最完美的生命。潘晓玲的诗意全然浸透着她对生命的体悟――婉约的、豪放的、忧伤的、喜悦的……一切都显现着她在人生路上的点点滴滴。如同她对事业的追求,生命的颜色从来没有在她的感性生活中黯淡下来。
在无垠的荒漠,潘晓玲的“理想主义”就是绿洲。她说:“我来过,我努力地生活着;我走了,我一定要留下些什么。”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真诚志愿。她实在对生命爱得热烈,为世人留下得太多。她一生追逐理想,“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我们赞颂她、纪念她,为她短暂而又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