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梦想。孩子天生都有梦想。童年是梦想的故乡,梦想是鸟儿飞翔的翅膀。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究竟能飞多远。一个人心中拥有了梦想,就会在希望中生活并不断地创造生命的奇迹。
多彩的梦想是人生宝贵的财富。人的一生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的天地有多大。有梦想的人,天地就广阔。梦想一旦萌发,就梦牵魂绕,无论能不能实现,始终是一种激励。孩子的梦想又是一个民族创新的灵魂。
中小学生本应该是充满童真、充满童趣和富于幻想的,想做的或喜欢做的事情应该是太多太多的。但遗憾的是,今天的孩子离梦想是那么的遥远。在我的一次调查问卷中,面对其中的一个问题“长大后想做什么”时,有92.71%的孩子回答“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大部分孩子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所有本该属于他们的激情与幻想都无影无踪,似乎他们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要考虑工作与生存的“小大人”。父母把生存的压力过早地传播给了孩子,孩子也就自然开始压制自己内心的激情与渴望,甚至对生活冷淡,他们过早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一旦“大学”不是眼中的“最好”,工作不是自己心中的“最佳”,就开始抱怨、灰心丧气,觉得活得没有意思,甚至寻死觅活,这是十分可悲的。
著名诗人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童年是多梦的季节。一个真爱孩子的父母应当精心保护孩子的梦想,只有这样,梦想的种子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因为任何一个成功都是从梦想起头的。但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梦想,会说那是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他们不明白,正是有了梦想,不切实际才有可能变为实际。梦想就像人体成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缺少它,大脑的营养就跟不上,思维就会迟钝,没有想象力、创造力。
人类最可贵的本能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对明天充满激情。尽管这些幻想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尽管有些孩子的梦想永远都不能实现,但是,每一个孩子都在憧憬着未来,并会为这或远或近的“未来”投入他们全部的努力。
父母要学会给孩子以梦想,尊重孩子的梦想,哪怕他的梦想多么易变和不切合实际,也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欲望代替孩子的梦想。让孩子在无数个梦想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因为想象力还可以帮助人们发掘出无限的大脑潜能。当孩子自发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集中力和创造力就会自动地激发出来。
人的大脑具有无限潜能,其中有90%以上的部分还没有被开发出来。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是由左半脑和右半脑构成的,左脑的机能是:分析、思考、论理、计算、阅读和书写等学术性活动;右脑的机能是:综合、直观、运动、艺术、形象和灵感等创造性活动,如果说左脑是用语言思考的话,那么右脑就是用图形思考。
今天,人类十分重视对右脑的开发及恢复左右脑机能的平衡。而在开发大脑、发挥创造力的时候,梦想和想象就是开发它的惟一工具。
那么怎样能运用想象力来实现对大脑潜能的开发呢?大脑可以通过脑呼吸来积极地运用想象,尤其是在开发潜在能力的HSP训练阶段来刺激大脑皮层的内部和外部,甚至到脑干,使大脑的柔软性加强,思考能力加强。
如何才能实现梦想呢?为什么似乎不切合实际的梦想可以实现?如果确定了明确的目标的梦想,清楚自己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就通过集中自己想象力来使其变成最想实现的梦想。这样的梦想会使人心产生一种激情和决心。这是一种“虽九死而不悔”的可贵的心灵动力,它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不断在大脑中想象梦想实现的情景,坚信梦想一定会变成现实,并且坚定自己做事的态度和意志,不断地为之作出努力,直到梦想真的实现。
最后,我要对天下所有的父母大声地说:还给孩子一个梦想,孩子将会还给我们许多惊喜!
《发掘孩子的大脑潜能》
[韩]李承宪著王宁译
地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