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崇明岛上“前卫村”

2006-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建强 我有话说

很多村庄都是先富裕起来后才开始注重生态,而上海崇明岛中北部的一个村庄恰恰相反:数十年矢志不渝地精心营建生态村庄,最终依靠浓郁的田园诗意走向富足。这个村的名字如今听起来真是恰如其分――前卫村。

1969年从一片滩涂中围垦而成的前卫村,土地总面积3671亩,人口753人。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目前已形成集农、工、副、商、旅游全面发展的生态村,投资规模达1.2亿元。来到前卫村,记者看到这里水洁、土净、空气清新,花果绕村争香斗艳,树木成林鸟语花香,漫步村里浓荫下,疑在桃花源中行。

在一座现代化的蔬菜大棚里,村民袁关心正忙着给体验“农家乐”的城里人摘黄瓜。“我这儿的黄瓜摘下来就能吃,不用洗!”为了打消记者的疑虑,他随手摘下一条黄瓜,用手捋了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黄瓜的清香引得人食指大动,于是记者们便一边嚼着黄瓜一边采访。在大棚一隅,悬挂着一块标牌,上书“天敌释放区”,下面的黄瓜架上则系着一张张小卡片――“这叫‘蜂卡’,上面附着许多害虫天敌的虫卵。”袁关心解释道:“我这里不使用农药除虫,完全是生态种植……”一个普通农民谈起生态农业竟然头头是道,让记者们惊讶不已。袁关心告诉记者:现在有十多所大学都在村里建立了生态实验室,专家们经常给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我这个黄瓜大棚就是由上海交大定点指导的呢!”

发展生产与保护环境似乎是一对矛盾,但前卫村应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使这对矛盾转化为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整体。村党支部书记徐卫国告诉记者:前卫村把全村的工、农、副、旅游等产业全部纳入生态系统,以乳酸厂为龙头,通过千头猪场、沼气站、千亩洁净蔬菜、工厂化养鳖等环节串联成生态循环链――工厂排出的废渣经加工成为千头猪场的优质饲料;猪场每年排放的1500吨畜粪水则导入容积600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产生150立方米沼气,源源不断地供应村民家中作为燃料;沼液经泵站提升,通过管道重新滋润农田林地;余下的沼渣,经固液分离、配料、搅拌后,制成颗粒鱼饲料或加工成花卉营养肥料。

如今村里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每天可处理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河水50立方米;17亩智能化连栋大棚配有雨水回用设施,棚顶雨水经收集至管网系统流入环村大河,过滤后再由水泵提升到大棚内的滴管灌溉;从河边围栏上的景观灯到村道的路灯,电的来源是靠风能和太阳能……徐卫国说:前卫村有个“十个一工程”――一个科普“新天地”、一组生态示范住宅、一座生态展示馆、一批生态实验室、一条生态道路、一段生态河、一套生态旅游导游系统、一组清洁能源应用示范点、一批清洁能源车、一个生态主题广场。

生态建设让前卫村抓住了发展新机遇,现在来前卫村“当一日农民”已经成为上海“农家乐”王牌旅游项目。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这里“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图的就是“生态”;村里通过开发旅游找到了强村富民新的经济增长点,凭的仍是“生态”。2004年。该村被正式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从1999年“五一”黄金周开始,前卫村已接待中外游客60多万人,直接营业收入就达2000万元;全村从事旅游开发人员116人,间接就业人员123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