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考之后说高考

2006-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顾伯冲 我有话说

万众瞩目的高考结束了。不过,几乎所有的考生、家长和老师都还没有真正松下气来,急切地关注着榜上的考分,翘首等待着录取的通知。由于家有高考女,笔者陪过了一段难忘的备战迎考时间,真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

头”。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以全国统一的文化考试为根本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已走过了29年风雨历程。实践证明,高考除了具有为高校选拔合格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文化功能外,还有很重要的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流动的政治功能。高考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的学生,他们经过高等学校的培养,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近二十几年来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可以说跟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的改革是密切相关的。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考也被抬到不适当的高度,好像人生成败就在高考一举,因而出现了不少不应有的怪象。孩子们从背上书包走进课堂那天起,就在老师的耳提面命下,执拗地学、背、记、做,一刻不停,忍得寒窗之苦,全奔着高考后的金榜题名。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日接送,陪做作业,寻请家教,交择校费,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投入到他们眼中最大的一桩“买卖”之中,而一旦高考没有遂愿,似乎自己和孩子的人生都到了末路。在这种氛围之中,一些考生“近考情更怯”,被分数绊住,生理、心理失衡,未进考场就先垮下了。高考结束后,我们总是能听到一些考场失意之人颓废、落魄等等负面消息。这是很大的不幸。

高考很重要,但一条可以改变人们命运的途径,为什么有时反而成了一些人失魂落魄的开始?原因很复杂,如果把这个责任全推给学校和家庭,自然是不公平的。现在许多地方比高考状元,比升学率,学校的升级和教师的待遇都与此紧密挂钩,校长和老师们能不豁出去吗?到社会上应聘,用人单位先得看应聘者毕业于哪个名校,家长和孩子们能不“玩儿命”吗?“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扎根在许多人的脑子里,社会能营造出“落榜不落志”的环境吗?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教育一直被功利所包围,为升学所左右,“生命教育”、“素质教育”有时反而成为教育盲点,这是值得警醒的。

俗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对现代人来说,高考只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程序和阶段,应当予以重视,但更要以一种平常心对待。这种平常心,不是与世无争的麻木,而是处变不惊的从容,是遇事不慌的理智,是面对挑战的坚定。高考并不是人生中的“独木桥”,考不上大学,只要选准方向,肯下苦功,照样能建功立业。

把高考抬到不适当的高度,使高考成为对学生的“高烤”,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考生及其家人,都是有害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主动负起责任,从一点一滴做起,为高考创设一个理性、宽和的环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