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坏己书”的启示

2006-06-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宋振锐 我有话说

“坏己书”语出自《晋书・陈寿列传》中,书中记载:陈寿“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让人感兴趣的不是以《三国志》闻名于世的陈寿,而是下面文字中的夏侯湛。“夏侯湛时著

《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看到别人的书,便把自己的书毁掉,这简直就是异类,盖“文人相轻,自古亦然”,何况有晋一代,清谈盛行,文人名士,各执成见,因此,夏侯湛“坏己书”就确有些超凡脱俗,别有一番意味。

古人向以文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历代文人大都希望通过著书立说,给自己留下身后的不朽之名,以实现对有限人生的超越。正是这种终极的人生追求,使无数的文人,视“立言”为生命价值的实现,甚至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夏侯湛“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对自己的著述痛下杀手,不就是放弃传名的机会吗?《晋书・列传二十五》中有这样的记载:“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著论三十余篇,别为一家之言”。有如此美誉的夏侯湛,撰就的《魏书》应该不会一无是处吧?敝帚尚且自珍,何况一部大书呢,怎么说毁就毁了?遥想当年夏侯湛“坏己书”的情景,惊心动魄之余,怎不令人唏嘘感叹,肃然起敬?此中反映出的文德、情操与勇气,也许正是许许多多古典文字,穿越历史时空,历千年而不衰,依然熠熠生辉的原因吧。

反观今天某些文人学者,对“立言”的功用不谓不明,品味文字的能力不谓不强,可所立之言却令人不忍卒读。何以如此?盖耽于名缰利锁日久,心眼锈蚀使然也。我们有一年速成七部长篇小说的作家,有每年编写数部煌煌巨著的主编,有数不胜数的各种论文,有令人作呕捧“臭脚”的评论……欲求思想宏深文采风流的文字,几成奢望。这样的立言,欲冀文之不朽,岂非缘木求鱼?据报载:2005年所有中国人出的书是1949年前所有书的总和――共计19万种,但人们有时还是感叹“无书可读”;近五年中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文章约66万篇,但被人引用较多的仅有2.1万篇,这意味着重要的文章很少。

文章千古事,操笔为文者焉能等闲视之。我们读那些色正、味妙、境高、至情至性的文字,除了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有精神的升华和读书带来的真乐趣。读其文,欲见其人。先贤有云:“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如果我们的文人学者善于“见己过”,且具有夏侯湛那样“坏己书”的道德勇气和宽阔胸襟,勇于“坏己书”,还会有那么多的文字垃圾吗?

夏侯湛“坏己书”使人敬佩之余,还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文人学者一要“听良心之驱使,作诚恳之文章”;二要善于“见己过”,有敢于“坏己书”的雅量和勇气;三要向贤者学习,见贤思齐。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