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创新”踏出“昆山之路”

2006-06-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苏雁 我有话说

这是一方不断书写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神话”的土地,创业者体验着收获的激情和喜悦;这是一个让“新老市民”倍感尊严和温馨的“家”,人民都过上了富足、安康的生活……

2005年底,昆山完成了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水平,成为江苏全面实现小康的“样本”,踏出了一条具有

时代特征的“昆山之路”。江苏省省委书记李源潮告诉记者:“没有创新就没有‘昆山之路’。新时期的‘昆山之路’,是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率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江苏的生动实践。”

“镇干部免职”催生“创新型政府”

来到昆山,乡镇干部冷不丁地会跟你聊光电子、聊城市化对农民的反哺;市长能把手提电脑“解剖”了,一一告诉你每个零部件所对应的昆山企业。昆山市市委书记曹新平评价,昆山干部最大的特点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实干能力。

昆山市纪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昆山的机关效能测评中,纪委的测评仅占了40%,而高达60%来自于公众评价。还建立了乡镇年度综合考核标准,实行“末位淘汰”。今年2月17日,6名镇干部因“行政不作为”,连续两年未通过群众评议被就地免职。这在昆山引起了极大震动,干部们纷纷感慨,“在昆山当‘懒官’不行,当‘庸官’也不行,只有勤勉办事,高效行政,才能当个好官。”

“不过,基层干部要‘收’,也要‘放’。”曹新平告诉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不能轻易说‘不’,因为这会禁锢他们的创新思维,扼杀创新实践和举措,我们鼓励他们在科学的基础上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正是凭着创新和实干,昆山人创造了经济奇迹。2005年,昆山市GDP达730亿元,财政收入116.8亿元,进出口总额超330亿美元。尤为令人瞩目的是,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这三项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分别达到了78553元、16809元和8519元,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百强县第一名。

“富民优先”构筑“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来到玉山镇泾河花园198号,农民夏来宝的新家。2004年10月,老夏老房子拆迁置换了现在这幢270平方米的三层联体别墅。“我和老伴每年能从政府手里拿到包括土地补偿金在内的8000元补贴;儿子和儿媳种植4亩苗圃,每年收入有6万多元。”夏来宝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种城里人的生活,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

昆山市市长张国华告诉记者,“要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小康社会,富民是关键,而富民中最难的是富农。”昆山市委深入调研后实施的“一三五”工程(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实施“三有”工程、构筑五道最低保障线),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通道”。

张浦镇赵陵村提子种植大户尤雪珍,去年种植7亩提子收入达10多万元。她深有感触地说,“村民富得快,多亏了昆山实施的三有工程,即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昆山市政府每年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为农民技能培训“买单”,使80%的农村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组建了富民、社区股份、土地股份三大合作社,建设物业载体,发展“房东经济”。

“人文关怀”吸引“新昆山人”安家落户

来自吉林省通化市的许德军,如今已是昆山一醉大酒店总经理,两年内,他走过了很多城市,最终把家安在了昆山。他道出了所有“新昆山人”的心声:“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哪里有尊严哪里就是故乡。”据《2005年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到2005年底,昆山市户籍总人口约65.5万,外来暂住人口达68.9万。

在昆山市总工会大院内,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平房。“这座小平房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市政大楼。”昆山市总工会主席、新昆山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顾志中介绍。2004年6月成立的“新昆山人”服务中心,曾连续一个月在新闻媒体上登广告“招徕生意”。不久,一位姓李的女士上门咨询“‘新昆山人’子女受教育一视同仁,能否免缴6000元入学赞助费”,“中心”当即与市教育局联系,第二天就退还了赞助费。成立至今,“中心”已处理了3000多件涉及5000人次的类似事件。

“昆山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在昆山居住多年的一位台商告诉记者。初来乍到的“新昆山人”,都会领到一本《昆山新市民幸福指南》,涵盖就业就医、求学安居、交通旅游、法律法规等内容。2003年和2004年,昆山分别在全国首创建筑工人工资担保制度和工资卡记录制度,从源头上治理拖欠或克扣民工工资的行为。近几年,全市每年开工建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而动用工资保证制度的只有三四起。28所公办中小学、投资3500万元建成的11所民办学校,都向“新昆山人”子女敞开了就学大门。当全国许多移民城市面临“民工荒”时,大量的外来人口却源源不断地涌入昆山,群众对于城市治安的满意度却逐年上升至2005年的94.4%;昆山的每100套住房中,就有36套是“新昆山人”购买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