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技兴农“张大夫”

2006-06-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我有话说

为农民解难题,帮他们走上富裕路。

从1982年分配到天津津南区畜牧水产局水产技术推广站时起,张福芸就把农村的池边塘畔当成了她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24年来,风里来雨里去,她一手提着显微镜,一手

提着测水仪,几百个水产养殖场户的堤埝上,都留下她辛勤的足迹;24年来,皱纹爬上了额角,青丝中掺杂了华发,但她追求人生理想的脚步一刻也不曾放慢。

在她的日历上就根本没有节假日。每年春到津南,张福芸就开始忙碌了:从测量、调节水质、投放幼苗到各成长阶段病害的全程监控、预防和治疗……事无巨细,她都记在心间,生怕给农民朋友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天越热,张福芸越得往外跑。因为高温高湿的季节,正是水产养殖的病害高发期。如今,在很多农民朋友心中,张福芸头戴一顶遮阳帽,挥汗如雨的形象格外真切。

过去,津南区水面养殖的多是大路品种,经济效益低。张福芸1987年在1.5亩池塘中开始了“河蟹池塘养殖试验”,摸索出大眼幼体蟹苗二级暂养、防逃逸设施、投喂配合饲料、综合防病等一整套河蟹池塘精养的技术经验,解决了池塘人工养蟹过程中蟹苗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为津南区的特色养殖开了一个好头。2000年,全国淡水养鱼效益普遍滑坡,张福芸针对本地区水质偏盐、碱的实际,大胆引进了10万尾南美白对虾虾苗,在7亩池塘内进行海虾淡养试验。她通过采取调控水质的温度和盐度、培育生物饵料等办法,保证了虾苗的存活和正常生长。这项饱含张福芸心血的新技术目前已在全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去年全区养虾面积达到2万亩,总产成虾4500多吨,为农民增收一亿多元。

张福芸身上总带着一个记录本,上面工工整整记着全区近200个养殖户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记录着他们的养殖情况。她也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向全区养殖户公布,随时接受农民朋友的技术咨询。她长年累月带着显微镜、测水仪到池边测水,诊治鱼虾蟹病,质朴的农民朋友都亲切地称她为“张大夫”。去年夏天,小站镇迎新村一个养殖户的虾池出现死虾现象,焦急地向张福芸求助。张福芸冒着35℃的高温立即赶到池塘,经过勘查、化验,提出改善水质和保护虾苗的有效办法。几天后,她又专程到这家养殖户回访,看到虾苗长势良好才放下心来。一次,一位养殖户电话邀请张福芸到现场指导。其时刚刚下过一场大雨,去往养殖场的土路积水路滑,她步行赶到池塘时,已是满脚泥泞,裤子上也沾满了泥巴。见此情景,这位养殖户激动不已。工作忙完后,这位农民执意留她吃饭,她微笑着说:“只要你们把鱼虾养好了,我比吃你们的饭还高兴。”

正是揣着这样一颗服务农民的真心,20多年来张福芸为津南区农民先后引进了适宜本地养殖的十多个高产高效的名优鱼、虾、蟹品种,推广了10余项规模化养殖程度高、产业前景好的新技术。迄今为止,她共参加和主持各级科研和推广项目20余项,获奖15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