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的人才培养目标
1996年,在长沙理工大学还未并校之
当时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成“面向基层”全校教职工持有两种不同观点。一部分人认为学校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基层管理型人才;另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的定位应当比较高,否则无法体现其水平,“面向基层”的定位可能会降低学校的档次。最终持“面向基层”观点的一方说服了不同意见,“面向基层”由此被刻进石碑,这也为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3年4月,长沙交通学院与长沙电力学院合并组建长沙理工大学。
2004年4月,长沙理工大学第一届党代会召开,会上正式确定将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和谐统一,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写进了学校的发展规划。
精心打造实践平台
“我们的弱电测试设备在全省高校中是最先进的,我们一有时间就会在那里研究课题,动手实验。对于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校非常舍得投入。”该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罗敏同学说,他和队友在去年全国“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像这样的实验室,在该校不止一个,近年来,学校建立了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从并校以来,学校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9000多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除了校内的实验室建设,学校还建成了诸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现今,学校共有10个校级优秀实习基地,9个省级优秀实习基地,与学校签订长期实习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达104个,确保了每一个专业都有一个以上稳定的实习点。目前,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正在朝着产、学、研一体化方向发展,多数基地已形成良性循环,真正成为了校企双方合作的教学、生产互动互惠的利益共同体。学校每年投入给每位学生的实习、实验经费在逐年递增,达到230元,此项投入在湖南省高校中是最高的。
目前,“第二课堂”也成为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广阔平台,学校现有98%的学生参与了第二课堂活动。大部分学生开展过假期社会实践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学校每年一届的科技文化艺术节成为学生发挥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舞台,桥梁结构模型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建筑设计大赛、电子作品制作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等项目成为每年科技文化艺术节的焦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比赛当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郑健龙校长颇有感触地指出:“学生第二课外活动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是深入推进专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学风建设的好举措。”
实践教学实现学生、学校、社会三赢
在采访中,该校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到深圳一家技术型公司应聘,面试时老板看他是工科专业的,便随即考他:“单片机的芯片熟不熟?”他不假思索地把40个引脚的功能一口气都背了出来,老板当场拍板录用了他。说到这里,他深有感触地说:“这还得益于在校时的实践呀,要不是实践过,书本上的知识是很难死背下来的,死背的知识也无用,实践让我获益匪浅。”主管教学工作的柳见成副校长告诉记者,“我们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很多学生毕业后三四年就能做到项目经理的位置,全国一些著名的工程里,也总能看到我们的校友在负责一些重要项目。”
在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指导下,近三年里,该校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等各项比赛中均取得可喜的成绩,如该校的陶然同学在2005年CCTV杯全国英语竞赛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罗敏、习永新等同学在2005年“索尼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捧走了两个一等奖。此外,学生组织的社团活动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桥梁与结构工程学院组织的三下乡队伍曾远到湘西等边远贫困地区支教,被评为全国优秀团队;河海工程学院的“大禹之子”学生社团13年来足迹踏遍三湘四水,向广大民众宣传了保护水资源相关知识,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我们多年来形成的就业优势,是因为我们明确学生应当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始终坚持务实的培养方针,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在本科毕业后就有能力实践于社会,奉献于社会,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三赢。”郑健龙校长在采访最后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