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应再建多少住房?这是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大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大账,也是笔细帐,不易算,但必须算。
在日前结束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介绍了他们
要回答还应再建多少住房,需要先弄清楚目前我国居民住房面积是大是小,即有多大必要性。对此,江亿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算出的。
从人均建筑面积看,新加坡是30平方米、我国内地是29平方米,日本是28平方米,我国香港是25平方米。在新加坡,中产阶级住宅在70到90平方米,在日本和我国香港,100平方米以上就被称为豪宅了,还要征收税费。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我国内地,新建城市户均面积大多在120平方米以上,大多超过了日本豪宅的标准。豪华者更是令人咋舌:达200到400平方米。
要回答还应再建多少住房,还需弄清楚建筑发展会带来多少利弊,即可行性。
江亿说,扩大建筑规模会带来四方面能耗。占用土地:目前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已经无地可建;耗费建材:2005年钢铁、水泥、玻璃各类建材能耗接近我国商品耗能总量的20%;运行中耗能:煤炭、电力等能耗约为能耗总量的20%到22%;维护负担:英、美等国每年建筑维护费用已达GDP的5%或更多。我国大量新建筑进入维修期后,将形成巨大负担。
最后就可以回答还需再建多少建筑。江亿带领课题组,经过全面细致的调查计算,得出结论:每年竣工面积以7亿平方米为宜。这样,到2020年,城镇建筑面积增加100亿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将达到30平方米。
江亿同时否定了一些人主张的另外两个方案:每年城镇竣工面积10亿平方米和20亿平方米。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他说,如维持前者速度,到2020年,将累计新建300亿平方米城镇建筑,加上配套的道路、绿地,将使我国耕地减少15%。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就将超过美国目前72平方米的水平。如果单位建筑面积运行能耗相同,就需要占用我国目前年耗能总量的2倍,这是无法做到的。
如维持后者速度,到2025年我国人均建筑面积可达西欧40平方米标准。城市人均能耗达现有1.5倍以上。同时,人均原有建筑的维护费用还几乎等于现在我们的人均GDP,这同样负担不起。
账算明白了,决心就好下,决策也就有科学依据。
江亿建议:控制我国新开工的民用建筑规模,在5年内,从目前的每年20亿平方米逐渐减少到7亿平方米左右。可以分配到各省市去落实,作为一项考核指标。仅此一项,就可使“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任务减少一半:降低能耗10%。
建设节约型社会这笔账,要靠学者来算――可以算得明白、准确,有科学依据;也要靠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算――可以联系实际,及时作出科学决策。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多算节约账,需要都来支持算节约账。
最后,算账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节约型社会,所以,最终还要在借鉴算账结果、制定、落实相关制度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