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仙刘三姐“山歌好比春江水”的优美歌声中,历时11天的“广西文化舟”活动6月20日圆满落幕。“风正一帆举,水阔好行舟”,从西南边陲到首都北京,“广西文化舟”满载着浓郁的壮乡风情,驶进高校,走进社区,激情展示着广西舞台艺术、美术、旅游、影视以及对外开放的魅力,让京城市民刮目相看,同时也引起人们的深思,那就
以精品意识推剧作
广西经济并不发达,但近年来却舞台艺术精品迭出。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史诗性舞剧《妈勒访天边》、音乐剧《白莲》、歌舞诗《漓江风情》、新版歌舞剧《刘三姐》、桂剧《大儒还乡》等,都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其中《八桂大歌》和《妈勒访天边》分别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取得这样的成就,在于精品意识的确立。
广西聚居着汉、壮、苗、瑶、侗等12个民族,使得广西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保留下最为淳朴和天然的原生态民族风情。但广西并未满足于再现少数民族的能歌善舞,而是将最具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歌舞剧目进行整合,加工创作,让这些民族经典再上层楼,成为艺术精品。人才缺乏,他们解放思想,确定了“善用外脑办大事,全国人才为我用”的思路,网罗全国优秀创作人才,组成一流创作班子。《八桂大歌》的作曲、舞美、灯光、服装设计都是聘请专家精心打造而成,其雄浑的气势和精致的舞台呈现,令人耳目一新。新版歌舞剧《刘三姐》把斗争的主题变为“爱情和自由”,更在年轻观众中引起共鸣。《妈勒访天边》则取材于更为古老的传说,并与现代舞蹈形式结合,把人们带回远古时期。《漓江诗情》更用原景再现的方式,把“漓江水”引到舞台上,配合原创民族歌舞演绎漓江“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精神。著名舞蹈家贾作光赞叹,《妈勒访天边》“大气派,大制作,大投入,带来了整个舞剧的大飞跃”。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舞蹈理论家于平则给予《八桂大歌》这样的评价:“既裹挟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又飘洒出清纯的民族风情色彩,从组织歌词作者深入民间采风,到确定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审美取向;从张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到追求土中有美、俗里见诗的艺术魅力,凝聚了创作人员源于生活创新进取的智慧灵光。”
以开放策略推人才
广西电影制片厂是中国影坛第五代导演的摇篮,《黄土地》、《一个和八个》等第五代导演代表作均是该厂的作品。近年来广西作家群的崛起,更是引人注目。本次“广西文化舟”活动中,第五代电影导演代表作及《理发师》、《姐姐词典》等新片进入北大重映和展映,东西、鬼子、凡一平、张燕玲四位作家与北大师生对活交流,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广西文坛的关注。
北大教授张颐武认为,当时第五代导演还仅仅是电影学院的一批学生,远没有被人们认可,但广西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第五代导演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这说明广西对于新锐文化资源的吸收和大胆求索的精神。这可以说是一个“引进来”的范例。进入新世纪后,广西作家对于电影的介入也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英雄》、《寻枪》、《响亮》、《理发师》、《姐姐词典》等影视作品都是由广西作家的小说改编的。张颐武又把这种现象归为“走出去”的范例。他说,这次的贡献是广西本土作家主动地加入电影,将自身文化资源转化为一种影像艺术的表现。从广西与电影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处于电影文化边缘的地域可以变成中心。无论“引进来”或是“走出去”,广西在电影方面的成就正是将自身的资源和外部资源成功整合的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潘鸿权介绍说,5年前,广西实施了一个著名的“213工程”,即5年内在文化领域培养20名有较大建树、在全国有影响的中青年人才;培养100名成绩突出、在广西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人才;培养3000名专业基础扎实、有较大发展潜力、在本专业或本区有影响的优秀年轻骨干。5年过去了,广西文化领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文化事业空前繁荣,文学、电影、音乐、戏剧、演出、会展、考古、出版等项目在全国有了较大影响和较高地位。可以说,是开放的策略推动了广西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以创新意识推品牌
广西美术精品展是本次“广西文化舟”六大板块之一,也是“漓江画派”的一次整体亮相。本次展出了阳太阳、黄格胜、刘绍昆、孙见光、石向东、雷波、张复兴、张冬峰、雷务武、谢麟等一批优秀画家的作品及广西近年来部分在全国获奖的作品。人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广西美术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时代感的风格。“这是一个年轻、勤奋的创作群体,已经走出了早期的摸索阶段,创作风格日趋成熟。”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对此给予很高的评价。
以前广西绘画无法形成自己的流派,人们一直把它归于“岭南画派”。上世纪60年代,著名画家阳太阳先生提出了建立“漓江画派”的主张。至90年代,广西画家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多,在中国画坛日渐活跃,以《漓江百里图》为代表的美术作品相继面世,“漓江画派”逐渐形成。广西美协主席刘绍昆认为,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广西美术在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均衡发展,“漓江画派”成为广西又一块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和一年一度的《大地飞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也是近年来广西倾情打造的成功的文化品牌。前者将自然风光、音乐资源与民族风情完美地结合起来,后者将原生态民歌与新创民歌演绎得同样成功。更为难得的是它们都成为旅游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为国内许多地区仿效。“广西虽地处偏远,但艺术思想并不狭隘”,这是中国油画学会主席詹建俊对广西美术的评价,为“广西文化舟”作了精辟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