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感悟中开始激昂青春

2006-06-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5级研究生 蔡斐 我有话说

2003年5月,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人有点不知所措,而在这期间发生的一件小事使我触动、感悟,清醒而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当时,学校因为出现一例非典疑似病例而被隔离,课程暂停了,大家都躲在

宿舍里以求自保。恰巧在这个时候,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突发高烧,原因不明,需要立即有人护送他去医院检查。谁护送他去?在当时的情境下,一旦把“非典――发热――医院”这几个词联系起来,任何人都能明白护送的危险性。但是刚一接到要求护送的电话,年级辅导员戴靳老师就赶紧接下任务,不过这一举动却被年轻的助理辅导员宋龙华老师给拦了下来。

“说什么也应该由我去,你是有家庭的人,这样危险的任务,还是我去合适。”宋老师这样劝阻道。

戴老师火了,“你凭什么和我争,我的党龄比你岁数都大,我不去,我能对得起我的学生吗?能算一个尽职的老师吗?”

“可我也是党员,也是老师啊。”宋老师很不服气地顶撞回来。

两个人就这样争论着,尽管隔着口罩,但他们的声音还是吸引了旁边办公室的几个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过来,纷纷要求自己承担护送任务……

说实话,这一幕极大地震撼了当时在场的我,我没有想到平时纤弱文静的宋老师会这么勇敢,没有想到平时和蔼可亲的戴老师会这么无畏,没有想到平时普通平凡的老师、同学会这么无私。

对照自己,真的不记得自己大一曾经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更不要说去帮助别人。在经历了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兴奋后,整整一年,“我行我素”成为我谱写“自由青春”的主题。对于什么集体事务、什么责任义务,一概拒之门外。这与老师和同学的无私相比,真是令人汗颜。

当天晚上,我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在危难来临的时候,总有人选择退出,总有人坚强地留下。在护送同学这件事情上,只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所以一切显得那么顺理成章,一切变得理所当然。而只有这种顺理成章和理所当然,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才会实现自身的价值,青春才能燃烧起来。

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从那以后,我改变了自己的许多习惯,以身边的党员为榜样,开始从细小的环节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抗击非典时,我加入了志愿者组织;校庆筹备时,我加入了志愿者组织;迎接新生时,我加入了志愿者组织……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希望用点滴之处的努力来重新书写自己的“青春之歌”,为自己,更为别人。

一晃三年过去了。我从本科跨入了研究生阶段,加入了梦寐以求的党组织。三年时间不长,但我始终记得当时的场景,并在生活中寻找感动的细节,来感悟自己的青春应该如何有所作为。在校园的生活很平淡,但无论在学习生活,还是实践实习,当年的那一幕总是教导我去认认真真地做事、老老实实地做人。

细细想来,激昂的青春不是轰轰烈烈地去做出什么壮举,而只是踏踏实实地、甚至默默无闻地做好每一件关乎他人的小事,因为那也关乎着自己,关乎着我们每一个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