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东肥城市塑造文明“群体性格”

2006-06-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本报通讯员 王秀民 我有话说

游桃源湖,攀桃花塔,登观景阁,走趣味桥,穿行在翻涌着层层绿涛的桃林,步入碧水缠绕的山村,做客于院落洁净的农家,记者深切地领略到诗人赞美这里“水碧山翠人气旺,桃乡如画处处新”的意境。

车到肥城市

孙伯镇,青年桃农张振山热情地挽留记者品尝鲜桃。谈起生态环境的保护,他的话语滔滔不绝:“俺这里自然风光好,乡亲们瞄准了乡村游这块‘香饽饽’,请客人来度假,享受田园风光。开始人们头脑中还没有‘保护环境’这根弦,怎么办?市里开展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活动,从硬化、净化、绿化‘三化’入手,从清洁河道、清洁村庄、清洁家园‘三清’抓起,从改厕、改水、改灶‘三改’下力,还建起垃圾处置场,推广沼气,让秸秆还田。同时,开展‘知荣辱、树新风’、‘鲜花送文明’等活动,从而营造起‘热爱环境为荣,破坏生态为耻’的社会氛围。”

在百富图村,村里的农民告诉记者,过去,大街小巷为土路,到处是污水、柴火堆,村里在整治村容村貌上没少费劲,效果一直不明显。后来村里对此开展了道德评议,让村民都觉得不爱护环境是件耻辱的事,人们纷纷参与修路,改水、改厕、改厨等“工程”。现在让人头疼的那些不文明现象,随着一个个“工程”的竣工变得越来越少。今年还被列为市第一批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村。

与百富图村搞旅游不同,孙东村是肥城市较早种植有机蔬菜的村。看到种菜的高效益,个别人就变着法子偷偷上化肥、用农药。这下村干部们坐不住了,大会小会说,村干部爬在地头堵……法子想了不少,但都没能从根本上杜绝。村里想了一个法子,大张旗鼓地宣传,让破坏生态农业的人没有脸面,此招一出果然奏效,偷偷上化肥与农药者悄悄放弃了过去的做法,纷纷加入了有机蔬菜协会。把菜地变成工厂,把农民变成工人,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近500元。

如今的肥城市,以“荣辱观”构筑起的浓郁的生态文化氛围,正在教育人、影响人和塑造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