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茅屋中读《陋室铭》

2006-07-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小时候,居住在乡下。全家六口人住在两间茅草屋里。那茅草屋在一条清澈的小河旁边,坐北向南,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开了一个小小的屋门。墙是土墙,屋顶上覆盖着用芦苇编制的柴笆,柴笆上面铺一层厚厚的白茅草,墙两侧各开了一个小小的窗户。真是一处标准的陋室了。

我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员,一手毛笔字写得还

算可以,每年春节都会有人来求他写春联。从我四五岁起,父亲就逼着我练毛笔字,起先是描红,后来又让我练颜体和柳体。这其中有一本字帖,写的就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于是,在习字的同时,我熟记了《陋室铭》。有时候一边练字,一边会口中念念有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并大致也都懂得了文中的含义。有时练完了字,晚上躺在木板床上,望着四壁的泥墙和屋顶的柴笆和茅草,常常把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文句与我们居住的这座小小的茅屋联系起来,总是在想,刘禹锡当年所居住的陋室,与我们家的茅屋是不是也一样呢?

茅屋门口,是一片小小的场院,场院边上生长着茂密的青草。夏日里雨多,有时一连下几天雨,场院边的杂草来不及清理,能一直生长到靠近屋门口的地方。有时晚上洗了澡,我们躺在茅屋里铺了竹席的泥土地上,透过遮挡蚊蝇的用芦苇编成的帘子,那场院边青青的草色会透过门帘,映入到茅屋里来,使那门帘也变得青郁郁的。这时候,我们就会触景生情,一齐朗诵起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朗诵完毕之后,又会有些失落。人家刘禹锡居住在陋室之中,不仅仅可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而且还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还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而我们则要黎明即起,捡麦穗,挖猪草,打水扫地做家务,放学归来,还要捞鱼摸虾,聊补无米之炊。更谈不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了。

我们一家在茅屋之中一直居住到了我们长大成人,直到我离开家乡到军营戍边,我家居住的仍是那两间茅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这茅屋才最终被拆除,代之以四间砖墙灰瓦的瓦舍。从茅屋中学会的《陋室铭》也伴随着我的成长历程,从边疆吟诵到了海岛,从北国吟诵到了南天,从农村吟诵到了城市,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了。如今有时在梦境里,还会常常在那自幼居住的茅屋里吟诵《陋室铭》。尽管那茅屋早已经不存在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