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起步就在迅跑

2006-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顾庭槐 我有话说

著名书法家田滋茂,6岁开始学书,临柳体,摩魏碑,五十多年笔耕不辍。其曲折的人生经历,深厚的文化学养和坚实的“童子功”,使他厚积薄发,终于在年过半百后崭露头角,不起步则已,起步就在迅跑。从2005年3月到现在,他

的书法作品已在多家报刊上发表,声名鹊起。尤其是从去冬开始,他闻鸡起舞,闭门谢客,精心创作完成了72米隶书长卷《道德经》,真可谓宏图巨制。许多目睹这一作品的书法家、收藏家、出版家,都赞赏不已。

滋茂先生的为人处世,乐从良善,敦崇清正,轻利重义,宽厚而不失机智,自信却不骄狂,谦和但不卑怯,言必行,人蔼然。他之所以选择老子《道德经》作为自己创作的内容,是与他本人的素养和学养分不开的。他的言行,许多都带着“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思想色彩,在今天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去年,由文化部、中直机关工委、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次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主办者特邀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主讲《道德经》。滋茂先生听过以后,颇有心得,进一步理解了《道德经》这五千言的深刻思想内涵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于是萌动了用隶书全文书写《道德经》的想法。

唐代张怀?有篇著名的《文字论》,其中论书曰:“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滋茂先生在工作之余,捧卷阅读,展纸设计,试书草稿,精心校对,直到五千余字工工整整的隶书跃然纸上,这其中的甘苦可想而知。这幅长卷,不仅证明了滋茂先生悬肘挥毫的功夫,还能从中看出他静坐修心的毅力及兼通融会的学养。同时,这幅72米的长卷,也足可以表明他的心境。

风格是书家个性、品格、才具、学识、审美趣味及技巧的综合聚焦。艺术如同金字塔,常常最顶端的砖石才是专业本身。只有以多种学养为支撑的专业,才能基础沉厚,灼闪其华。中国书法历经两千载的衍变与探求,代代书家将目之所察,心之所悟尽收笔端。钟繇羲献,颜柳旭素,苏黄米蔡等等指不胜屈的大书家,早就通过一点一画,一撇一捺,将其情感与悟性在轻重长短、浓淡厚薄、方圆利钝、徐捷快慢里挥洒得淋漓尽致。当今书家要想写出独自的面貌和风格,无疑是面对座座峻峰,关山难越。作为书法家的滋茂先生,深谙此理,他徜徉于浩如烟海的碑、帖、简、帛之中,纵览历代书法的沿革,以期在用笔上博采众美,且试图在结字上熔铸汉、魏,亲近古今大家,力标自己的新路。他读老、庄、周易,诗、词、文、史、哲无所不窥。晋人王羲之、唐人王维在谈书论画时,均言“意在笔先”,这与诗家常说的“功夫在诗外”,是同一道理。正是广泛丰沛的学识作为滋茂书法艺术的滋养,我们才从他的作品里,读出了散发着雅韵的书卷气,窥见了其腕力与技巧。

近日,由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美术向导》编辑的《田滋茂书法作品选》和《心经》已经出版发行。这是一部烙有田氏印记和个性的书法集,那一帧帧作品里,不仅充溢着诗家文人的雅情流韵,且蕴含着作为一个书法家所必备的自身修养和腕底功力。

《田滋茂书法作品选》中有行书“书成蕉叶文犹绿,吟到梅花诗自香”条幅。这幅字虽为行书,却吸收了诸家之长,融合为自家之像。结体吸收黄庭坚中宫紧收,点画舒展的特点;笔画形态吸收了魏碑笔画的高古雄强,而略取瘦式,其字便于雄强中显俊秀,如武士之姿,又兼文人之态。

有隶书王安石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和“厚德载物”条幅。其书方整规矩,整篇效果章法严谨,大有《史晨碑》之庙堂气度。然用笔少波磔,掺入篆书笔意,致使古意盎然,转折处具《五凤二年刻石》的特征。因此,滋茂先生的隶书大有“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意味。

有篆书“大音希声”斗方和“长乐”条幅,皆融合一鼎两盘(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的结体,采用行草笔法,既不失金文大篆的雍容,又妙趣横生,于古雅中见新意,自有一番风情。

最值得一提的是滋茂先生的楷书,具“颜、柳”底蕴,通魏碑结构,行笔如“屋漏痕”之棉中裹铁。结体坚固,用笔粗犷且不失圆润,墨迹浓厚,于拙中见巧,看上去波澜壮阔。

统观滋茂先生的书法,得益于古法的痕迹明显,他常引用欧阳修的话“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为此,他常把业余时间来安排练字,一坐便是四五个小时甚至一整天。他用黄庭坚“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一语,来形容自己习书的快感和乐趣。

近年来,滋茂先生潜心于对《张猛龙碑》的研究。此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是北朝最有代表性的碑刻,自古以来为书家推崇。滋茂先生在临习中,着重于点画。如一勾一折的形态,一撇一捺的起笔与收笔等,这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张猛龙碑》笔画姿态的踪迹。此外,唐李邕的《李思训碑》也是滋茂先生参考的主要底本,此碑亦称《云麾将军碑》,书法劲健,凛然有势,其书结字取势纵长,骨力存于风神之中,形于笔画之间,动中有静,笔已断而意犹连,通碑神气完足,历来以为李邕书法第一。滋茂先生主要吸收其结体与使转,使魏唐书风贯通一气。

孔子云:“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滋茂先生在书法创作的同时,还从事文学和摄影。他的本职工作繁忙,在他,敬业勤勉,工作是第一的;个人爱好也是第一的。难得的是,他能把两者调理得相辅相成,相生相悉。书法也好,文学、摄影创作也好,是文人潮头的浪花,那发源却是远在深处的涓涓溪流,也就是内心深处的修炼。我坚信,滋茂先生有对《道德经》思想的深刻理解为基础,他的书法创作一定会更上层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