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来看,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无论从当前着眼,还是从长远考虑,都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都需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素质,把农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我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和人力资本大国。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物质资本投资,轻视人力资源开发。在城乡二元结构固化和农业投入较低的情况下,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非常有限。很多地方把农民教育工作看成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而物质资本投资效果的外显性常常博得决策者的青睐,从而有限的农业投入经费被用于结构调整、粮食企业的经营性补贴甚至政绩工程,导致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事业落后,职业技术教育“发育不良”,农民得不到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农村人力资源远远落后于农村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由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我国人口以低级劳动力为主体,低素质人口中90%在农村,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由于文化素质低,农民对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少,接受现代生产技术和知识的欲望不高。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有7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只有30%-40%得到推广,10%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农业粗放经营现象非常严重,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是造成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首先,应正确处理自然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应当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改变重物质投入轻人力资源开发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到第一位,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准公共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的投资力度,以公共财政支持来完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着重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方针、政策,搞好农村人力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落实具体措施,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营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保证农民享有教育培训的各项权利,切实提高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其次,应高度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社会发展的关键、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而人的素质的提高需要通过教育以获得知识和能力。全面振兴农村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也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必要基础。发展经济学认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向农民进行中小学教育及文化投资是最有利的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对农民首先进行文化教育,才能使其掌握科学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上得起学、念得起书,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失学不辍学。二要通过完善立法等措施,实现依法治教。用立法的方式制定和实施教育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同时建立一套检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进程的评估制度和普及不同年限或阶段义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教育督导,建立健全教育执法的监督制度。三要加大教育投入。除了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外,还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四要大力调整教育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积极扩大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框架。此外,还要优化农村教师结构,全面提高教师待遇和整体素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其三,应强化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新农村建设要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必须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一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培训,以现代农业适用技术和实用农业技术培训为主,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等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入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尤其要紧密结合农时季节的具体需求,开展灵活多样、形式各异的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二是要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对广大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要注重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要整合各级各类培训资源,依托农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业学校和其他培训机构,建立各种培训基地,多层次、多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培训,使农民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其竞争能力和转移就业的能力,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
其四,应加强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和人才开发机制。农村人才市场是沟通城乡人才交流的枢纽,是优化人才资源结构、配置各类人才的重要手段。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快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拓宽人才市场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市场规范化运作,为人才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是采取必要措施,建立乡镇人才市场(工作站),以县(市)级人才市场为依托,下联乡镇人才市场,运用市场功能,构建适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运作框架,形成以县级人才市场为龙头、乡镇人才市场为网络的农村人才市场运行框架,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打造基地。二是健全信息服务功能。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各类人才的供求信息,定期向乡村发布人才信息,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搞好信息服务,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以服务为本,及时为农业生产和农民提供各种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农村人才市场应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及时举办各种交流会,组织有关农业专家、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疑难问题。四是采取优惠措施,提供宽松条件和待遇,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力献策。
其五,应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和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应继续控制农村人口的高出生率,坚持少生优生,为从整体上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根据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采取适合农村现状的措施,加大对计划生育的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促使人口发展迈上健康科学的轨道。同时,要在健全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农村不同地区的各种保障形式,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保障需求。应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从而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执笔人:焦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