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育人为本 创新是魂 责任以行

2006-07-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周前进 耿俊伟 范葳 我有话说

华中科技大学正崛起大学生科技创新军团。

近年来,学生们不断展露峥嵘:2005年“挑战杯”取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王晓鑫被评为“10位最有价值挑战学子”之一;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一等奖12个,二等奖2个,一等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

“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

的办学理念,“研究型、综合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以及“培养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华中科大的强大引擎!它提升了本科学生的竞争能力和研究能力,营造了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6月6日,华中科大校长李培根院士接受采访时再次流露出特有的自信和自豪。

这所朝气勃勃富有闯劲的高校再次起航。这次扬起的风帆是“一流教学、一流本科”。

多元化培养体系

“就要搬到同济医学院读书了,挺舍不得!”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张文娟7月份就要转回学校的同济医学院学习,心中产生了很多不舍。

与她有着类似经历和感伤的,是这个学校首批招收的100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在这里完成了两年的基础学科课程学习后,他们将转入学校的同济医学院进行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有了在这边打下的基础,今后学习起来就更有信心了。”

这批学生完成学业后,将“一站式”地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与按照正常本科、硕士、博士读下来的学生相比,可以节约两年左右的时间。今年9月,华中科大还将迎来她的第三批100名八年制学生。

“一站式”医学博士培养计划是“研究型”办学定位的体现。学校通过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学研产联合人才、国际联合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逐渐形成以拔尖创新人才为龙头,以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体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生在专业间“自由流通”

“通过自主转专业,我更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潜能!”

6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学院大三学生饶玲辉告诉记者,大一下学期从新闻学院转入光电子学院,为她的大学生活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从2003年起,华中科大打破院系间的壁垒,建立了信息、机械、土建环、电气、管理和人文等五个学科大类的课程体系,原有19个院系、43个本科专业的所有新生,入学后前两年都将在这5个平台中完成通识教育基础课、学科大类课的学习,第三年开始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那些不能适应专业学习或因身体原因不能从事相关专业学习的同学,入学半年后可以免收转专业费用实现学科大类平台之间的转换;两年后可以在专业平台内进行专业调换。

迄今为止,已有千余人通过此项政策调换了专业。

精品课程“唱主角”

今年3月中旬,华中科技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签署了一份“特殊”协议,约定各自投资50万元共建“课程教学资源研发基地”,基地生产的产品不是机器和技术,而是教学改革成果和一本本精品教材。

打造优质教学资源,精品课程在日常教学中唱起了主角。今年1月,由教育部发布的2005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华中科大又有5门课程榜上有名。截至目前,已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

今后,学生选课可以像逛精品“超市”。今年学校还将力争完成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4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

80%的同学对精品课程表示称赞。电子系01级学生席明鹏清晰记得康华光和张林讲授《电子技术基础》的情景。他说:“张林老师在讲晶体管PN结知识点时,用Java制作的动画形象地表现了电子运动状态,比用粉笔表现易懂多了。”

学科建设的成果持续地转化为本科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自去年以来,华中科大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重建工程实践中心,兴建30个平台实验室,确保各院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开出率不低于60%,并力争超过80%。

海选魅力教师

“对于学生,她有着十足的野心;对于自己,她的要求近乎苛刻。每一个学生,在她眼中就是一件作品,她不像在育人,更像在创作。”

这是学生对电信系刘玉教授的颁奖词。今年4月27日,海选“十大魅力教师”开展得如火如荼。

学生策划、参与、主导并最终决定的海选活动,共选出10位“魅力教师”以及4类单项奖,于克训、刘玉等10位教师入选。发出倡议后仅15天,就收到学生提交的推荐表1829份,462名教师获提名;16天的投票时间里,4.6万多名学生参加投票。

“十大魅力教师”让众多默默奉献的优秀教师走上了前台,争先正逐渐成为一种风尚。

推进责任教育

“她真的是萧汗弼的姐姐!萧汗弼的亲人找到了!”今年5月4日,华中科技大学的彭寅彬、肖盾两个人心上,压了半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今年1月6日,校团委组织了一项主题为“寻找烈士亲人,告慰烈士英魂”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彭寅彬和肖盾在内,来自烈士家乡的172名学子组成的“寻亲”志愿者,分成9个小组,共同寻找11名湖北籍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的亲属。彭寅彬等寻找萧恩弼烈士的小组,经过多次艰苦排查,却一直没有烈士亲属的下落。

开学在即,彭寅彬他们只好将这项“任务”托付给了她在派出所工作的舅舅。“五一”节,彭寅彬、肖盾两人先后回到太平店,最终确认萧淑兰的确是萧恩弼的姐姐。时隔半年之久,两个人终于圆满完成了社会实践任务。

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方面下功夫!为烈士寻亲、癌症村社会调查、探访血吸虫疫区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宣传,成为“责任以行”最好的诠释。推进责任教育已是华中科大打造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重要措施,为大学生关注社会、了解民生、投身西部提供了思想铺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