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两岸青山古树参差,一弯碧水清澈见底,安徽池州秋浦河曾经让诗仙李白流连忘返,写下45首诗篇;今天,李白诗中的水车岭、鱼梁坝、鸵鸟湾美景依旧,游客登上竹筏就可顺流寻觅太白诗踪,饱览秀美山水。池州市副市长方志恒告诉记者:拥有良好自然生态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池州,通过大力构建绿色文化,已经
位于长江南岸、皖西南的池州是全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被国务院列入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16个试点地区之一,拥有着众多国家级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0%以上。同时,1400年前就作为州府建制的池州,还拥有着以李白、杜牧、杜荀鹤等为代表的“诗文化”和以九华山为代表的“佛文化”,以贵池傩、青阳腔为代表的“傩文化”和“戏文化”的丰富遗存。
良好自然生态和丰富人文资源,既为池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后发优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加快发展和有效保护的双重压力,池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生态立市的基础上,走工业强市、旅游兴市和商贸活市的发展道路。
池州工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是,处于低起点的池州,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始终设立了环境优先的“高门槛”。为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池州在工业布局上,坚持把分散加工向园区集中;在项目选择上,重点引进技术先进、环保领先的国内外大集团,海螺水泥、国风超细碳酸钙粉体等一批项目有效破解了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在发展旅游经济过程中,池州注重提高景点、景观的文化品位,注重开发与保护的协调和谐。通过规划整合、开发建设,全市已经形成以秋浦河、杏花村等为载体的诗歌文化旅游线路,以傩戏、青阳腔、目连戏为内容的戏曲文化线路等。
凭借着绿色文化的内涵支撑,池州绿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建市5年多,池州经济和财政收入分别以超过10%、20%的速度增长,年游客接待量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已经达到12.5%,成为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