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数控讲座继续进行,9:00-12:00……本周开始讲参数编程”,这是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一个车间里的通知,主讲人是该院十一车间“鲁宏勋班”班长、高级技师鲁宏勋。
数控讲座,由于依托达到国际先进
其实,鲁宏勋只是技校毕业。但是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加上悟性高,还在初级工时,就对引进的工装夹具、工艺方法不断改进创新。当时按照他的加工思路,改进了两种零件加工工艺,每年为国家节约11万元。鲁宏勋因此在1989年荣立航空航天工业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一等功。作为唯一一名工人,与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工艺师等高级专家并肩站在领奖台上。这一年他仅有26岁,被破格提拔成技师。
鲁宏勋创新成果连年不断。2002年,他荣膺第六届“中华技能大奖”,名列10名大奖获得者之首。现在,班里80%以上所使用的工装夹具、95%以上的加工方案都来自于他的设计或思路,他先后设计和制造出了上百台套专用工装夹具、编制了2000余个数控加工程序。
在鲁宏勋班,我们领略了数控加工的力量。有一个三四公斤重、表面布满了繁星般洞眼的园柱体零件:洞眼大大小小,或方或圆或不规则,大洞眼里套小洞眼,令人眼花缭乱,一时竟难数清有多少洞眼。鲁宏勋却说:“做这个零件,几个小时吧。”
有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鲁宏勋对自己的绝活毫不保留。他利用3年业余时间,晚睡早起,积累了10万字的数控加工技术资料,成了全班遇到难题时查找的“金钥匙”。他用自己写的一套理论去教徒弟,出题让徒弟练习编程,试加工时,他让徒弟动手操作,自己在一旁指导。教授方式颇有大学老师风范。
名师出高徒。1995年23岁时夺得航空工业系统铣工状元的王宝栋对记者说:“赛前鲁师傅给画图,讲解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刀具,考试时很解决问题,我用了不到4个小时,别人6个小时都没做完。”王宝栋在1995年脱颖而出后,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三个荣誉称号。鲁宏勋也荣获空空导弹研究院人才培养一等奖。
鲁宏勋带出了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班组,2003年,他所在的班组被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命名为“鲁宏勋班”。他一手带出来的李明、赵晓明、王宝栋在2004年全国数控铣加工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一、三、六名的优秀成绩。其中赵晓明更被誉为第二个鲁宏勋。鲁宏勋不但教本单位的徒弟,还曾为来自北京、南京、西安、山西、广东等地的三十余人讲授过数控加工技术,同样是倾囊而授。在鲁宏勋带动下,全班工作效率连年提高。去年,鲁宏勋班26个人完成了17万工时,以全车间1/6的人数,完成近1/3的工作量。
2006年鲁宏勋入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七部委评出的中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鲁宏勋说,没有培养他的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就没有他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