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群体的成员都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中青年科研骨干。 |
一样的硬件,不一样的软件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已成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那么,保证软件系统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社会生活,包括国防、卫生、交通和天气预报等行业,其正常运作并发挥功能都依赖于软件,而且这种依赖性日益增长,关键性软件的失效可能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林惠民介绍说。“在这些不同的领域,所用的计算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但使计算机完成性质迥然不同的工作,靠的是软件。”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软件基础研究的团队之一,该创新群体长期从事程序形式语义学和高可靠软件研究,在进程代数理论、并发系统验证工具以及自动推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虽然已在国际软件基础研究领域崭露头角,但创新群体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是在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的国际大环境下居安思危,不断地加强队伍建设。在学术上,他们自觉抵制急功近利、浮躁虚夸的不良风气,倡导学术民主,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竞争与融合;在组织上,他们提倡团队精神,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朝气蓬勃的科研团队。
创新群体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和平和求实的工作环境对国内外从事计算机科学基础研究的有志青年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近几年,先后有5名从海外回国的优秀青年加入该群体,包括由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招聘回国的柳欣欣和张文辉;此外,早期回国的张健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一般人看不懂,内行却很陶醉
在外人看来,也许创新群体所从事的软件研究很枯燥,因为整天都要与晦涩难懂的数字、符号和逻辑关系打交道;尤其是在编写、验证程序时,如何游刃有余地转换在形式符号和直观思维之间呢?
对此,林惠民等人有着独特的体会。“我们在工作中使用的形式语言是由特定的字符集通过严格的语法规则生成的,不像平常使用的自然语言那样随意和丰富。但当你真正进入‘门槛’后,这些字符串就会变得生动、直观、富有内涵,常常美得让人迷恋。这就好比听京戏,像我这样的外行人听不懂,票友却如痴如醉。”
林惠民强调:“无论是写程序还是作推理,都是要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方法或过程是大脑中的直观,当复杂到一定程度后,人的直观就容易犯错误,只有通过严格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才能确保无误。”
在这些对软件研究工作乐此不疲的学者的积极推动下,创新群体的工作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相关资料显示:有110多篇国际上公开发表的文献引用了该创新群体的成果,内容涉及进程代数、实时系统、移动进程演算等。在国内,他们通过开放课题、高级访问学者、组织研讨会和学术报告等形式,联合国内从事软件基础研究的同行,共同推动我国计算机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在国际上,他们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丹麦和瑞典等国同行建立了稳定的合作研究关系,联名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决策不可预知,目标可以把握
当然,创新群体成员在工作中所能体会到的,并不只有乐趣和享受,更多的还有责任和压力――这一点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即使一个力量再强、人数再多的团队,精力也是有限的,如果跟不上学科领域的发展新趋势,就很难保证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界的一席之地。对此,林惠民感叹到:“计算机科学发展得太快了,回头看5年前做的事情,和现在已经大不一样。如何看准一个方向是否重要,会不会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如何及时调整、更新研究内容,防止老化……对此作出决策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究竟对还是不对,还要时间来验证。”
创新群体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发展目标: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团队,在国际计算机软件基础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同时面向国家需求,为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对于“世界一流”的标准,林惠民有自己的见解: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件事做到世界最好,因为要想在很多方向上都做成世界最好是不切实际的;要有一个自由、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要选择对学科的发展能起实质推动作用的研究课题,为国家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软件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因为与其他基础学科不同,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问题都具有鲜明的实际背景。作为创新群体的学术带头人,肩上的责任重大,既要操心团队的日常建设,又要对团队的长远发展负责,包括如何保持研究方向的先进性……但有两件事情令林惠民感到甚为欣慰:一是现在创新群体的成员都很勤奋努力,埋头苦干;二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资助后,科研工作得到了稳定的支持,可以作长期的打算,这是基础研究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