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校长沪上再刮“头脑风暴”

2006-07-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庆环 宋晓梦 我有话说

“我是带着问题来的。”前来参加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合肥工业大学校长徐枞巍坦言。在本次论坛上,徐枞巍所在的课题小组的课题是:大学的开放合作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他说:“大学如何服务于社会与经济,的确是可研讨的。比如大学与经济、社会的互动有哪些模式?大学的互动模式究竟是否应该成为评价大

学的标准之一?值得探讨。”

像徐枞巍校长一样,许多前来参加论坛的大学校长都是带着“大学如何创新与服务”的问题而来,那么,大学校长为何聚焦“创新与服务”,本届论坛的常务副秘书长俞家庆说:“目前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承担着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的大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机遇和挑战下,探讨与思考大学如何把国家战略落实到办学实践中,在研讨中借鉴国际高等教育新的理论成果与新的实践经验,对大学校长提高大学在创新型国家体系中战略地位的认识,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强化主动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工作的主要精力集中到自主创新上来,把创新意识与服务精神贯彻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有着很大的意义。”

自2002年教育部主办以“启迪领导智慧,憧憬大学未来”为宗旨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以来,两年一届的论坛成为中国大学校长的思想加油站,在历经了第一届的“现代大学的领导与管理”、第二届的“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两届论坛上与国外知名大学校长的交流与探讨之后,中国大学校长了解了世界高等教育,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的高等教育,推动了中国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本次论坛邀请来的14位国外大学校长所领导的大学,都是近年来在“创新与服务”上走出特色之路的大学,其中既有走出创新之路的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百年老校,也有在10年间产生了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还有在当地地方经济转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德国多特蒙德大学。而目前提交上来的外国大学校长讲演的题目上出现的一些颇有新鲜感的名词:临界质量、大学能力、“博洛尼亚进程”、制度性战略,以及一些老名词却又是难解之题的如高才生、多样性、良性互动,等等,可以看出,聚焦“创新与服务”的大学校长们又要面临一次“头脑风暴”。(本报上海7月1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