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识字糊涂始”,这个古语大约是说,一个人在不怎么明白事理之时,就开始认字了。我有个朋友的孩子,5岁多,说他糊涂吧,也懂不少事,说他懂事吧,毕竟又尚处于启蒙期,对世界充满好奇,老爱眼珠子滴溜乱转问大人这
可是,忽然间上边有话,或者叫有“规定”,说为了给幼儿“减轻负担”,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准办有害无益的识字班了。
我的朋友就不明白了:不过多识几个字罢了,这个“无益”,无益在哪儿?这个“有害”,又害在哪里?在他看来,孩子学字虽然只有几个月,见到电视荧屏和户外广告牌上的字,却也能兴趣盎然地指指点点,这个字是“电”,那个字是“学”,云云。后来,居然磕磕巴巴地念起图文并茂的幼儿读物来,效果挺好。
据说媒体曾报道过一位名叫子尤的少年的事儿,说他“3岁认字,4岁听故事,5岁说相声,6岁看卓别林电影,7岁初试笔,8岁转向写作,小说、散文、随笔、现代诗、古体诗、杂文,无一不涉猎。”我的朋友看过报道,就想――咱的孩子智商平平,也绝不求他7岁试笔,8岁写作,将来当作家。可孩子现在五六岁了,难道连几个汉字都不该、也不能认吗?而且就这么个事儿,难道还要“上边”特意禁止?朋友不知道上边“上”到啥级别,总之他不理解,怎么也想不通。
朋友的不解还在于:幼儿园什么“班”都办,乐器啊,雕塑啊,舞蹈啊,画画啊……这些都没人管,可为什么单单认几个字,就成了“问题”,就“有害”了呢?
真是因为汉字难学,会加重幼儿负担吗?并非如此啊。巴金先生在《讲真话的艺术》一书里说:“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学汉语汉字并不比学英美语言文字困难。”这也不是巴金先生和子尤等少数天才的经验,上述我朋友的孩子其实也有这样的“经验”。尤其对方块汉字来说,像“哭”、“笑”、“马”、“虎”等很多字,实际上可视作一幅幅“画”。学龄前孩子可以学画画,怎么不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的这个优越性,在欣赏和玩耍中就势学汉字呢?朋友只看到,他的孩子爱学字,学字之后变得更有想象力,也更聪明了。
说到“学字”,以及与学字相关的“学话”,那英文可是很多高档幼儿园特别爱打的“招牌”――让孩子来我的幼儿园吧,他将在这里受到最好的英文启蒙教育。嗨,同样学字学话,学外国字外国话没人管,看意思尚且鼓励有加;可一到学自己祖宗的文字,怎么反倒加以限制呢?而且据我所知,一些国家的学龄前小朋友,可以在幼儿园学汉字汉语,海外华人圈以及港台的孩子,也可以在幼儿园学汉字,偏偏咱们的孩子“不让”学。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吧?
幼儿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在孩子们还处在“糊涂”的年龄,趁早把一些简单的、常用的汉字“印”在大脑里,以减轻上学之后的识字负担,腾出宝贵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什么不好?我知道,现在很多家长逼着幼儿今天练钢琴、明天学英语,并不是出于孩子的兴趣,而纯粹是为了“考级”,以便拿众多的“证书”为将来的升学“加分”――幼儿的过分“负担”,正在这里。可学汉字,却没有一个幼儿是为了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它也没法给孩子将来的升学“加分”。那么,学汉字错在何处呢?
因此我以为:学汉字,只要孩子们乐意学,并且学得愉快和富有成效,就没有必要横加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