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印度崎岖的军事现代化之路

2006-07-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 我有话说
7月9日,印度发射首枚中远程“烈火-3”型弹道导弹,试验虽未成功,但印度发展战略武器的步伐之快却使国际社会震惊。

不受约束的军事战略

用军事实力来实现自己

的“大国梦想”是印度历届政府不变的信条。至今,印度仍置身于《防核不扩散条约》、《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之外。最近十年,印度利用不受任何国际条约限制的条件,全面推进其战略军事力量,其主要发展方向有三个,一是提高远洋作战能力,大力发展航母;二是构建远程作战能力,发展地空立体作战的体系;三是扩大战略外延,在中亚、蒙古、非洲东海岸建立军事基地或监听站,拓展在海外的军事存在。在1999年公布的“核学说草案”还明确提出,要建立海基、陆基、空基“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

印度于数年前相继出台“陆军理论”和“海军理论”等军事学说,印度著名防务专家拉格朗曾说:“印度将会成为亚洲各部分的中心,不论是中东、中亚还是东南亚或中国,他们都将在经济上、政治上或为了防务目的而依靠印度”。海军总司令阿伦・普拉卡什说:“印度渴望在世界占一席之地,因此我们必须拥有一支与我们需要相称的海军。”

建立庞大的战略军力

全面发展战略导弹力量是印度军事战略的首要目标。7月9日的“烈火-3”型弹道导弹试验虽未成功,但确是印度正在开发、射程最远的导弹。其特点是:打击距离长,射程范围在3500公里到5000公里;导弹精确度高,采用二级推进系统,还装有先进导航系统,可调整飞行航线;机动性能强,可通过铁路、公路和海上的移动发射装置发射;可装载常规弹头和核弹头。导弹发射场附近还装配了3套高级雷达系统、6套电子光纤跟踪系统和3个数据站,全程监测导弹飞行情况。

发展航母是印度军队的最大梦想。印度海军总司令阿伦・普拉卡什去年就表示:“海军已开始了印度最伟大的计划―自行建造航空母舰。”去年4月,航母建造计划开始实施,据说,该航母排水量达37500吨、长252米,将耗资7.62亿美元,一旦建成完工,将由16架“米格?29K”和20架“海鹞”式垂直起降飞机组成舰载机联队,航程范围将达到7500海里。目前这艘航母正在国营造船厂―科钦船厂建造。若一切顺利的话,六年以后,印度将拥有三艘航母:可搭载20架“海鹞”Mk51战斗机现役“维拉特号”航母、即将于2008年投入现役的可搭载35架“米格-29K”战斗机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再加上自造的新舰。由此可构成由3艘航母、100架舰载机、水面舰队和潜艇部队合为一体的海空立体机动打击力量。

加强远程机动作战能力是印度军事战略的又一重要方面。首先是更新现有海军装备,印度最大的船厂正与印度军方合作建造代号为“先进技术船舶计划”的两艘核潜艇;印度马扎冈船厂目前正在建造3艘隐形护卫舰、3艘德里级驱逐舰;印度第二大船厂加登里奇造船与工程公司正在建造3艘大型登陆舰,4艘护卫舰和4艘快速攻击艇,以保证印度拥有148艘舰艇的庞大舰队规模。再有就是注重发展海军综合打击能力,包括核动力和核战力、潜艇战和反潜、空中预警和电子对抗、舰船隐形化和常规攻防能力、基地和后勤支援、高频度远洋训练和演习、海军航空兵战力、海军陆战队特战水平等诸多方面的行动能力,印度还特别重视海军特种部队建设,其训练强度甚至超过了西方同类部队。突击部队不仅具备水陆两栖作战能力,还具有空降和潜水能力,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执行战斗任务。

印度已建立了以军为主、军民结合、比较完整的国防科研和军事工业体系。导弹制造技术日臻完善,有能力研制或仿制各型导弹、高性能战斗机、核动力潜艇、攻击航母、大口径火炮、主战坦克、低空雷达通讯装备和空中预警系统,具备制造核弹和核潜艇的能力,接近具备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印度还拥有6个用于军事目的核反应堆,已成为事实上的有核国家;印度能利用航天技术在太空部署激光武器和反卫星武器,还掌握可用于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和实现载入探月计划的火箭制造技术,至少发射了4颗间谍卫星,拥有半米分辨率的对地照相观察能力;印军还加快信息化建设,研制成功新一代陆军C3I指挥控制系统。

印度这样大力扩充海空军有其深远的战略意图。按照其陆续透露的意图,首先就是要实现对印度洋的有效控制,控制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保障印度东西两翼安全。随着海军力量的发展,印度又提出了打造远洋海军的“蓝水工程”,把海军活动范围扩大到东至南中国海,西抵地中海,南达南极洲的广阔水域,还提出要在苏伊士运河、保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五大战略水道“巡航”。为此,印度海军认为有必要在2010年前后建成一支由3艘航空母舰组成的强大海上战斗群。

借助外力扩充军备

超大规模的军购是印度军备扩张的又一特色。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得到印度持久和大量的军事定单。目前印度陆军装备的70%,空军装备的90%和所有空降兵装备,均来自前苏联和俄罗斯。今年1月17日,印俄两国签署了防务议定书,其内容包括印俄将联合开发第五代战斗机,共同建立生产“布拉莫斯”巡航导弹、未来武器及配套系统的军工企业,而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承诺将向印提供退役的“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价值15亿美元,经过整修后,将于2008年在印海军服役)。据俄罗斯杜马防务委员会主席尼科拉耶夫估计,今后4年,俄对印武器销售合同将达100亿美元。俄还提出向印度出售可与“幻影”2000战斗机相媲美的米格29。该机型作战半径达3200公里,可携带6吨重的武器,配备有120公里范围的“祖克”雷达,可同时对四个目标进行精确制导打击,印度海军还从俄罗斯那里定购价值6.65亿美元的3艘“克里瓦克”级隐形护卫舰。印度报业托拉斯7月2日又披露,俄罗斯“海豹”新型核潜艇明年加入俄太平洋舰队之后,将立即租给印度海军。

美国对印度发展战略力量开绿灯。2005年7月,印美签署了为期10年的军事合作协议,提出要加强武器生产、采购及导弹防御方面的军事协作。2006年2月,双方又草签了核技术合作协议,印度不仅可以得到美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而且可获得研制核武器所需核燃料。美国已向印度提供了6架E-2C“鹰眼”预警机和P-3C“猎户座”海上巡逻机,E-2C机滞空时间为4小时,可同时跟踪2400个以上的目标,指挥对其中40个目标实施拦截,对飞机目标的探测和确认距离为556公里以上,对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为270公里以上,能探测1250立方公里内的任何空中目标,实现了远距探测、自动目标跟踪和高速处理的一体化。如果加上此前购买的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和自行研制的3架预警机,印度已具备对印度洋全面监控的能力。此外,印度还向美国列出了长长的武器装备采购清单,内有F-16和F/A-18战机、特种武器装备、包括“爱国者”PAC-3型拦截导弹技术在内的导弹防御系统、电子侦察和对抗系统等。

除美、俄外,印度还向英、法等其他国家购买先进武器装备。最近印法签署了采购六艘法国“?鱼”潜艇,总价值为21亿美元的合同,印空军装备了大批法国的“幻影”2000H型战斗机、英国的“鹰”式教练机。其海军的16艘潜艇,其中4艘由德国HDW公司设计,6艘俄潜艇。印度继从以色列订购的3套“费尔康”机载预警系统后,还购得以色列“箭”-2型导弹。

图为印度“维拉特”号航母

印度导弹发射失败的背后

印度“烈火-3”型弹道导弹和“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发射连续失败,虽属技术性问题,但背后折射出国际关系的阴影却很耐人寻味。印度“烈火-3”弹道导弹刚刚发射之后,当地电视台等媒体就进行连篇累牍报道,相当篇幅是介绍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导弹能力。例如有报道称,“烈火-3”型导弹可以覆盖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北京和上海,其隐含之意呼之欲出。

美国扮演的角色更值得人们深思。美国先是宣布给予巴基斯坦“非北约盟国”地位,接着又要扶持印度成为军事强国;美国先与印度签署核技术合作协议,又向巴基斯坦出售F-16战斗机,接着又允诺给印度更大的军事定单,这似乎既确保了美国的平衡战略,又让美国军火商在印巴两头大发横财。向南亚两个长期对峙的核国家同时出售先进战机,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动作,人们普遍认为此举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有牵制其他大国的战略企图,也会激化印巴矛盾、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无非是要操控南亚局势,从印巴间“不战不和”中谋利;再有就是要防止通过多边合作可能形成的印度、伊朗、俄罗斯、中国和巴基斯坦等国之间的战略关系;其三也是要限制印度成为超级大国的努力,以卖给巴F-16战机来迫使印跟进,通过导弹防御系统合作“套牢”印度,从而最终使印度大国振兴计划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印度自身也有隐忧。首先,印度的国防科技工业是在别国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存在很大的对外依附性。70%以上的军事需求仍需要从国外获得;印度国产化主战装备隐患较大,最近对其自行研制的“阿琼”主战坦克进行测试,发现其多种主要技术系统均出现故障,就连发动机和火控系统也未能幸免;印度海军豪华阵容“华而不实”,现有的“无敌”级和“基辅”级航母已相当落后,而自造新舰吨位有限,严格地说只是一种“准航母”,其实战能力有多强就不敢恭维了。

其次因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受限,其军事实力也大打折扣。印度的10亿人口中,仍然有70%的文盲和53%的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美元的穷人。印度在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质量如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环保、减灾等方面的研究经费很少。仅凭占人口2%的一点高科技人才,如何解决98%的平民的贫穷落后问题?尽管印度的高科技产业成就辉煌,但在家用电器工业、通讯技术行业以及传统工业依赖的能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印度远不如其他亚洲大国。在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不足的情况下,印度拼命地发展国防科技,海量地购入高科技装备,令人不免有穷兵黩武之感,印度目前的军力,早已远远超过其防卫需要和经济能力,为何还要拼命扩充,其动机到底是什么,令人费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