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公司担负着胜利油田寻找石油储量的任务,而打井则是地震勘探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1991年9月,刚满19岁的朱玉雷技校毕业后毅然来到了胜利物探2114队。上岗没多长时间,施工中发生的一件事深深触动了他。那是12月的一个雪天,在黄河河滩上打井时,由于操作失误,三根钻杆一下子掉到了井里。朱玉雷和同事折腾了近1个小时,才把钻杆打捞出来。通过这件事,朱玉雷认识到:干工作光有热情不行,还必须不断学习,精通技术,善于用“脑袋打井”。
此后,朱玉雷给自己约法三章:一不打扑克,二不看电视,三是每晚要拿出2-3个小时学习。当时他每月工资仅有100多元,除去吃饭,他全买了书籍,利用晚上和检修时间“猛啃”。参加培训班,报名全国成人高考,考入油田职工大学矿业机械专业深造……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第二年,他带领的钻机组钻井数就名列全队第一。在1993年公司工人技术比赛中,他夺得钻井工第一名的好成绩。1998年3月,朱玉雷第一次来到祖国的西部。在青海葫芦山?额博梁施工中,主要钻井设备是WTRZ-305人抬钻。这种类型的钻机,施工中经常出现卡钻现象,一旦卡钻,价值1.2万元的钻具掉入井中无法打捞,机组无法运行,耽误生产进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朱玉雷跟着钻机逐口井观察,反复进行了十几次现场实验,经过分析,找出了发生卡钻的主要原因是地层结构太复杂和钻井过程中钻屑没有返出地面造成的。对此,他设计出了爆炸法和旋转法两种解卡新工艺,成功地解决了卡钻问题,节约生产成本二十多万元。2003年2月,朱玉雷带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边缘施工的时候,3个月的工期要打28000个炮眼,任务艰巨可想而知。就在工程刚开始的时候,遇到了砾石层,这是打井过程中的硬骨头。由于地处沙漠,运一次水就要来回跑8个小时,全队每天最多也只能打40多口井,靠这种速度,交工之日将遥遥无期。怎么办?大伙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朱玉雷。嘴上已经起了泡的朱玉雷正在琢磨新的打井方案。如何把钻屑取出来是关键,朱玉雷想能否利用空气反循环的方法,让钻屑从钻杆臂与钻孔中间吹出。按照这种思路他重新改装了反循环钻井。改装后的钻井一举成功,利用风钻反循环法后,一天打出了450口井!这在沙漠砾石区创下了纪录。自1998年以来,朱玉雷带队连续参加了西部地区13个施工区块的施工,设备出勤率达到96%,设备完好率达到98%,完成地震钻井14万余炮,合格率100%,为胜利物探公司西部市场年均创收1.9亿元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多年来,朱玉雷的付出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接踵而至。面对鲜花和掌声,朱玉雷很清醒:“这是鞭策和压力,更需要我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