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2006-07-1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则要求之一,是坚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和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与

战略任务的基础上,就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必须不断深化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刻理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在当代,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和表现。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也正是基于对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需要我们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新型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需要我们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必须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方向的认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国际环境,面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形势,面对我国文化市场资本和投入日益多元的复杂局面,为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和切实维护与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会有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才会有真正的文化繁荣。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必须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动力的认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努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是我们党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保证和根本经验,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的要求,对文化体制改革作了总体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就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决策,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发挥,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的质量和效率,使文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既拓展了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空间,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凸现了原有文化体制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基础和体制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许多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的模式上,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只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走上繁荣之路。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必须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思路的认识,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既要坚持和完善支持和保障文化事业的政策措施,又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都强调要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这是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它切中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性质和职能相混淆这一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要明确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着力革除这个体制弊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则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既相互区分又相互促进,二者统一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事业。按照这个思路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的高度自觉。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必须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格局的认识,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市场格局

在现阶段,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文化产业格局,关键是要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文化产业格局。为此,首先必须重塑文化市场主体,特别是要剥离政府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关系,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只有抓住这个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原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适当形式的改造,才能盘活国有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文化市场格局,关键是要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的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特别是它体现出来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我们积极推进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吸收和借鉴世界有益文化,但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阵地。文化产业格局和文化市场格局的形成,不能指靠单纯的行政命令,而必须依循文化市场运作的固有规律。为此,一方面,我们必须努力促进文化创新,多出文化精品,不断提高包括优秀民族文化在内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将我们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快建立和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的管理机制。

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还必须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目的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强调这一点。文化既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又具有产业属性,文化产品是一种具有特殊价值内涵的商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规律,又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和要求,认真处理好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关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统一。无论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着力点放在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尤其是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现面向群众与面向市场的统一,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全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我们还要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使包括农民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成果。(执笔:汪信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