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阿得”与陇西李氏

2006-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贾作林 我有话说

    在今甘肃临洮(古狄道)县,无论城里乡下、公舍私寓,也不分学人文盲、职员农夫,都有一个张口闭口,须臾不离,且最容易将外来人同化的标志性口头语――“阿得”。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一个方言之谜,破

解之道,恐怕只有借助于中国的古代史实。

考晋孝武帝太元五年(公元380年),秦王苻坚分使关中氐人十五万户散居方镇,坚送于灞上,诸氐恸哭离别,秘书侍郎略阳赵整因侍宴而歌曰:“阿得脂,阿得脂,博劳舅父是仇绥,尾长翼短不能飞,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资治通鉴》卷一百四)。歌中之“仇绥”,元人胡三省已称“不知为何物”,可以存而不论;至于“阿得脂”,尚未见审音治史者有所考究,疑其即为临洮方言“阿得”的原形,而“脂”之一音或为原来所有,或为歌者所加,现则完全退化。

晋宣帝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武都氐王苻双率其众六千人来降并世居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穆帝升平元年(公元357年),苻坚夺位称制后,其宫宦朝臣、边帅郡守多略阳人氏,故“阿得脂”当为前秦君臣通用之语。既然武都并无此语,则其必系氐人降迁之后所随略阳方言。然则何以略阳的原有方言竟变成为临洮的独有方言了呢?形成这种现象的唯一人为因素,就是略阳人口特别是当地豪户向临洮的大规模迁移和长时期居住。

略阳与临洮发生语言关系的主要纽带当系成纪豪户――陇西李氏。李氏由赵地迁居关中的始祖为秦国将军李兴族,第三代瑶、第四代信及第五代超分别为秦狄道侯、汉陇西侯和汉阳守,期间已由槐里(今陕西兴平)迁居成纪。

家世乡音也是迁移族群特别是豪户大姓“以示不忘其始”的活标本,屡屡西迁、世世显贵的陇西李氏当无例外。当然任何方言的形成,豪户大姓充其量只能发挥主导作用,“阿得”之跨地移植并累世存活,除了陇西李氏的传播引领,还须具备如下条件:

第一、群众条件――略阳人的大量聚集,与陇西李氏一道构成了略阳方言的庞大载体和强烈互动,从而为“阿得”在狄道全境的扎根、蔓生提供了充分的活体支撑。

第二、空间条件――狄道地处洮河流域,远离关中,其间山水阻隔等等,均为略阳方言在狄道的移植、存活提供了一个相对缓冲、密闭的外围屏障,使得狄道方言最终抵挡住了其他语言的侵蚀,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阿得”方言岛。

第三、时间条件――自汉初至晋末,陇西李氏由成纪迁居狄道之时至少在六百年以上;至于由略阳迁徙流溢西来的普通百姓,其里居狄道之时亦多在百年以上,这就充分满足了“阿得”在狄道嫁接成活的时间要求。

综上所述,今临洮方言“阿得”并非临洮原产,而是赵整所歌古略阳方言“阿得脂”的异地演变形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