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揭开中国海洋的深层秘密

2006-07-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冯永锋 我有话说

调查船驶离国家著名中心渔港――江苏洋口渔港。张向冰摄

    我国的国土面积究竟有多大?这个看似不难回答的问题,竟然有许多人的回答是错误的――960万平方公里。有关单位对上海某学校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有90%的学生仍停留在“960万平方公里”这个误区里,而不知道我国还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的“蓝色国土”。

如果我们继续追问下去:“近年来,由于陆源污染物的增多、海洋开发密度的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蓝色国土’的‘生理’和‘心理’出现了哪些变化?”这时候,即使是国内最权威的海洋专家,也未必能够回答得清楚。

也许再过几年,随着“908专项”逐步开展直至结题验收,我们将很容易掌握“蓝色国土”的奥秘。

最大特色是“准同步”

7月15日早上,江苏洋口港。原定的媒体随船采访因为台风而取消。记者们有些遗憾,只能抓紧时间对马上要离港远航、担负水体调查任务的“海监59”调查船进行“全景扫描”。台风频繁的夏天,北从鸭绿江口南到北仑河口,“海监59”在中国的近海上与其他兄弟船只遥相呼应,以准同步的形式,用最先进的仪器记录、分析我国“蓝色国土”所深藏的各项数据。

7月14日上午,广州,肩负重任的3000吨级科考调查船“实验3号”缓缓驶离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新洲码头。而此时,在相隔不过十几公里的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仑头码头,同样身背科考任务的“海监71”调查船已经起航1个小时了。

据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介绍,我国近海海洋调查勘探程度低,可开发的重要资源状况不明――通俗地说,就是近海海洋“家底”不清。“家底”不清直接导致了我国海洋开发、利用呈现出不足和过度并存的局面。专家估计,目前我国37万平方公里领海海域已被开发的仅有2万平方公里。专家指出,在我国沿海城市的周围海域,用海活动集中,养殖密度高,用海矛盾突出;一些低产值的传统产业,如捕捞、晒盐、养殖等发展速度较快;一些新兴产业,如海洋药物、海洋能源等则明显开发不足。这一现状已成为制约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副司长雷波说:“实际上,‘908专项’工作在2004年就开始了,今年夏天最大的特色就是准同步。理论上讲,对海洋的调查应当同步进行,但海洋的特点之一就是多变,各个海区不太可能实现完全同步、同时,只能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实现准同步。”

未来的调查如何组织

“908专项”是国家海洋局建局以来最大的一个项目。此前,我国在近海海域开展过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查,但这几次海洋调查,采用的设备、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由此获得的海洋数据资料精度低、数量少,且调查海区主要集中在沿岸区域,仅占近海区域的40%。再加上20多年来我国近海资源和环境状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有大部分数据资料已无法准确、正确反映目前我国海洋环境的基本现状。如不尽快安排近海调查与科学评价,势必造成海洋开发越快其盲目性就越大,可能造成的危害就越大,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越低的现象。盲目的、快速的、粗放的、掠夺性的海洋开发,将会给我们的海洋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海域使用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我国的海洋防灾、减灾能力,急需尽早地开展“908专项”这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高新技术处处长康健说,一般来说,发达国家近海调查周期在5年至10年左右,而我国近海海洋基础数据资料已经接近或超过20年,因此,尽快开展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对我国近海区域的环境状况、海域使用和社会经济学状况做出评价,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那么,“908专项”之后,我国是否像发达海洋国家一样,开展大规模的海洋综合调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海洋环境,及时更新“908专项”形成的数据呢?不断发展的中国海洋事业总是给人以无限畅想。

“大、新、实”的特点

据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介绍,与以往的大规模近海调查相比,此次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呈现出“大、新、实”三大特点。

首先,此次调查的范围涉及我国内水、领海和部分领海以外海域,调查项目除了物理海洋、海洋地形地貌、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等重要的海洋要素以外,还包括海岛、海岸带、海域使用以及沿海人文社会基本状况等;沿海有关省、市都将投入匹配资金来配合这一专项,国家和沿海省市许多重要海洋科研院所和海洋机构都将参与这一专项的实施。因此,这次专项调查从调查面积、调查范围、涉及的领域,到国家和地方的投入、参与的单位和人员数量等,都是前所未有的。

其次,此次调查采用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都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掌握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船载声学探测、岸基探测、拖曳深潜等高新技术手段,具备了获取可靠、实时、连续、大范围、准同步海洋数据的条件。

第三,“908专项”将通过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评价报告等直接为国家宏观决策、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行政管理以及海洋安全保障提供服务。沿海地区在实施专项调查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海洋调查和评价,直接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海洋管理。福建省常务副省长、海洋开发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刘德章说,“福建省主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是福建省结合“908专项”自主投资2000余万元确立的研究项目,其总体目标是建立主要海湾水动力、水质、悬沙数值模型,结合海洋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评价,分析各类围填海规划对港口航运及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估各主要海湾围填海方案,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未来提供“知识支撑”

“908专项”涉及的领域中,“海洋光学”和“海洋药用生物资源”两个项目颇为引人注目。康健介绍说,海上光学调查是国内首次开展的大规模、多区域的同步光学调查,调查区域几乎覆盖中国所有近海海域。本次调查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调查技术和设备,并在统一规范下进行现场光学参数测量,调查参数达10多种,主要是获取海洋水体的光吸收特性、光散射特性、光离水辐射特性以及辅助的环境参数。调查获得的全国海域范围的光学参数在海洋水色卫星遥感应用研究、水色遥感器最佳波段的选择、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海洋污染监测与防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研究我国海洋光学特性的区域性分布和季节性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为促进海洋光学学科的深入研究提供保障。

采样是每位调查人员的基础作业方式。(资料图片)

 
鉴于陆生资源的日益匮乏,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各国的药物学家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向大海要药”的热潮。

正是看到了海洋药物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当前我国海洋药物产业的平均年增长速度高于20%。但海洋药物资源开发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一是部分重要海洋药物资源趋于枯竭;二是开发利用的海洋药物资源种类十分有限;三是某些海洋药物资源的药用价值没有准确掌握;四是对重要海洋药物资源的现存资源量评估不准。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调查专项正是针对目前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首次对我国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大规模的调查评价,也为编纂当代海洋药物专业辞书《中华海洋本草》提供第一手资料。专家指出:“‘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调查’的结果将为开展海洋资源提供新的方向。调查将摸清药用资源的家底和耗损情况,对其药用价值进行分析鉴定,评价海洋药物资源利用前景,建立海洋药物资源数据库、珍稀濒危药用物种及资源蕴藏量预警系统,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海洋药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政策、措施,促进海洋药物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期关注

“908专项”与海洋调查

对于“908专项”,相信大多数人会感到陌生。

历史上,我国曾经进行过三次海洋调查,但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获取的基础资料时空密度小,准确度低,大部分数据滞后20年,已经难以很好地反映当前的海洋状况。针对我国近海海域综合调查程度和基本状况认识度比较低的情况,国家海洋局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相关领域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建议,并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的支持下上报国务院。200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简称“908专项”),“908专项”应运而生。

908专项分为综合调查、综合评价和“数字海洋”基础框架构建3部分,而此次启动的全国准同步水体环境调查成为了“908专项”重点内容――综合调查的重中之重,其作业规模之大、涉及学科之齐全、调查设备之先进、出航时间之统一都是我国水体调查历史上没有先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908专项”将是我国海洋调查的一个新里程碑。

相信通过本组文章,广大读者会对“908专项”与海洋调查有一个概要的了解。或许,不久的将来,在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增强海洋可持续利用能力和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您也能贡献一份力量。

水体调查的目的、意义

海洋调查是正确认识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和有效地管理与保护海洋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海洋调查落后于发达海洋国家,现有近海海洋基础资料时空密度小,准确度低,大部分数据超过20年,难以很好地反映当前的海洋状况,远不能满足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的需求。本次水体调查旨在全面系统地开展我国内水、领海、领海以外部分海域的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查明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基本状况,全面更新基础资料和图件,进一步深化对海洋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形成机制、制约因素等的认识,为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综合评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提供基本依据。

近海作为海洋水产资源、矿产资源、盐业资源、交通资源、海洋能源、旅游资源等最集中、开发活动最密集、开发效益最大的区域,既是海洋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化与开发活动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海域,也是国家安全的海上门户和远海、大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地和桥梁,更是海洋环境和资源破坏最重、开发问题最多、海洋管理和保护任务最繁重、最复杂的海区。因此,全面系统地掌握近海海洋环境的准确基础数据和图件,是开展近海海洋综合评价和构建“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的基础,对正确制定海洋开发规划,有序、有度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增强海洋可持续利用能力,保证和促进海洋经济建设健康发展,加强海洋国防建设,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护好海洋环境,全面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等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调查区域范围

    1.物理海洋与气象

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调查的面积约为102.5万平方千米,由北至南分为黄河口(渤海)、北黄海、南黄海、长江口、东海、台湾海峡、珠江口、南海、北部湾九块调查区。

2.海洋生物与生态

海洋生物与生态查范围包括内水、领海和领海以外的部分海域。调查面积共达67.6万平方千米。其中领海基线以内的内水海域,调查面积29.7万平方千米;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海域,调查面积约8.4万平方千米;领海以外我国专属经济区海域,面积29.5万平方千米。

领海基线以外海域分为九块调查区。领海基线和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区域,按行政区分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10个沿海省(市、区)的调查海区。

3.海洋化学

调查范围为内水、领海和领海以外部分海域,调查面积共达67.6万平方千米。内水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调查面积29.7万平方千米。领海是基线以外12海里的水域,调查面积大约为8.4万平方千米。领海以外海域是位于我国专署经济区,且“126专项”和“703专项”未调查部分,面积为29.5万平方千米。

领海基线和10米等深线以内分为10个沿海省市调查海区: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4.海洋光学和海洋药物

海洋光学和海洋药物调查为搭载项目,在以上调查中结合进行。

我国历史上的海洋调查

    此前,我国在近海海域开展过两次较大规模的调查。

第一次调查是1958年至1960年开展的“全国海洋综合普查”。这次调查,老一代海洋科学家和海洋工作者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实施的,没有专门的海洋调查船,也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许多海上外业工作都是租用渔船、靠手工作业完成的。

第二次调查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这次调查对向陆10公里、向海10米等深线的我国海岸带区域进行了多学科的调查,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大的项目。

此外,国家海洋局还组织了一些专项的海洋调查。这些调查都为摸清我国海洋“家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海洋经济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