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
曾培炎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是我们的主要任务。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与空间科学的发展是增强我们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方面。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空间前沿领域和基础科学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推进绕月工程,启动空间天文卫星计划,进一步开发通信、气象、资源等卫星,继续开展地球空间环境探测,进行空间微重力科学和生命科学实验,部署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天基地球观测与探测系统、空间科学研究新观测手段、航天重大力学问题等基础研究,从而提升中国空间研究的整体水平。
与会的各国科学家都对中国近些年在空间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主席R・M・Bonnet表示,近年来,中国在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方面取得了惊人和飞速的发展。他说,神舟五号、六号飞船的升空显示了中国在空间研究上的强大科研实力。“还有很多空间项目将在未来实现,我们预祝并期待着中国人的成功。”R・M・Bonnet说。
大会开幕式上颁发了包括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科学奖在内的6项空间科学方面的奖项。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科学奖是空间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获奖人代表了国际空间科学界的最高水准。迄今为止,还没有中国科学家获得过此项大奖。
据悉,会议将首次召开航天机构领导人圆桌会议,来自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欧洲空间局、俄罗斯空间局、中国国家航天局等国家的航天机构领导人将围坐一堂,共商空间科学研究发展大计。
此外,大会还将根据学科领域和热点科学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和学术交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5场高水平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学术报告,它们是《SWIFT探测项目的新成果――伽马射线爆的起源》、《中国载人飞船的科学活动》、《Cassini探测项目的新成果》、《火星探测项目的新成果――水和有机物的探查》和《研究空间自然灾害的新成果》。同时,大会委员会还特别组织了3场以青年学生为听众的中文科普报告,它们是《中国航天员专场报告――航天员的衣食住行》、《美国星尘计划探测结果》和《中国的月球探测项目》。
新闻链接 |
COSPAR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mmitteeforSpaceResearch简称COSPAR)于1958年10月成立。它是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CSU)的跨学科成员在华盛顿建立的,下设8个科学委员会和7个科学小组。其宗旨和原则是在国际范围内通过学术交流和组织实施国际研究项目促进以卫星、火箭、飞船、高空气球等为手段的各种科学研究。世界空间科学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内容涉及地球表面、月球和行星、地球和行星大气、空间等离子体、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空间材料以及基础物理等领域。一般说来,大会上提交的论文代表了该领域的国际最高水平。
中国科学家与COSPAR
根据我国空间研究的发展需要,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协在1992年向COSPAR提交参加COSPAR的申请,并在2003年3月正式成为COSPAR的成员,成立了COSPAR中国委员会(ChineseNationalCommitteeforCOSPAR,简称CN-COSPAR或中国委员会),并向每届COSPAR大会提交国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两年来中国在卫星地面观测研究、日月系统研究、大气和对流层的空间研究、太阳系空间等离子体包括磁层研究、空间天体物理研究、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空间材料科学研究和空间基础物理研究的主要成果。这些报告使与会科学家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并得到他们的好评。
中国科学家曾分别获得三次COSPAR全会VikramSarabahai奖。他们分别为1992年北京大学的涂传诒院士;2000年中科院空间中心的刘振兴院士以及2002年中科院空间中心的徐荣栏教授。此外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国际电离层模式小组的张顺荣博士在1996年还获COSPAR地球高层大气科学委员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