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传世西夏文献九成以上公诸于世

2006-07-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余传诗 我有话说
本报上海7月19日电 记者余传诗从上海古籍出版社获悉:继《俄藏黑水城文献》和《英藏黑水城文献》之后,《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1-4册已于2006年6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印出版。至此,除即将刊印的《俄藏黑水城文献西夏文佛教文献》外,九成以上传世的西夏文献都已公诸于世,从而结束了西夏学研究缺少
原始文献资料的伤心历史。

据了解,《俄藏黑水城文献》、《英藏黑水城文献》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是目前存世的西夏文献三大藏家的藏品。西夏文是我国古代西夏党项羌族使用的文字,到明朝以后已成为无人识读的死亡文字。二十世纪初,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个早已废弃的死城――黑水城的一座佛塔里掘获了整整一个古代图书馆藏量(上万卷)的中国西夏时期的文献以及大批精美无比的艺术品,这就是后来享誉海内外的俄藏黑水城文献,它在中国考古史上与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并称三大重要考古文献发现,由此引发了泱泱可观的国际西夏学的兴起。

1914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俄国人之后也到了黑水城,他在同一地点也发掘收获了大批西夏文献残片,总量为4000余件,全部残页编号约7000多个。文字种类除西夏文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藏文、回鹘体蒙文等,内容广泛,涉及官府文书、军法兵书、韵类辞书等。英藏黑水城文献虽多为碎片,但由于挖掘程序的专业化和残片的多样化留给人们更多的信息,是俄藏黑水城文献的重要补充。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是1918年前后,在宁夏灵武县衙门修葺本地城墙时掘得,5个瓦罐内封存有许多西夏文写本和刻本经典。这批文物辗转送抵官署,间有流失到日本、美国、法国等十多卷。到1929年由当时的北平图书馆收购,粗略统计为17种99卷。

宁夏灵武出土文献的刊刻或印行年代,大约在元明之际,比较俄、英藏品西夏-元的年代略晚,正好反映了元代以后对于西夏文化的传承和政策环境,以及西夏遗民的生活状态。这些材料和俄、英藏品不是同一来源,却正好可以从不同地理位置发现印证一些重要历史问题。

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事俄国、法国和国内各博物馆、图书馆所藏敦煌、西域和黑水城文献的编纂出版,至今该领域的出版成果已蔚为大观。他们以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合作完成了《俄藏黑水城文献》汉文和西夏文世俗文献1―11册的出版;同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合作完成了《英藏黑水城文献》的1―4册的出版;近年他们又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合作,完成了《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1―4册的出版,不仅使流失海外的西夏文献魂归故里,也促进了国内西夏学的研究和发展。

据了解,有关西夏学的各个专题研究如《西夏社会》、《西夏美术史》、《西夏军事制度》等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第二届西夏学国际研讨会”上,皇皇巨制《西夏通史》更使历史学家欣慰不已。随着西夏学研究的深入,现代学者将为散亡数百年的西夏历史作出部分的复原,以弥补《二十四史》中没有西夏专史的缺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