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妨多给一些宽容

2006-07-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海百合 我有话说
7月12日晚,备受关注的第12届CCTV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个人决赛又擂响了战鼓。在这场歌声大战中,最受瞩目的当是综合知识测试一役,虽然它在选手的整个比分中仅占那么1分,却举足轻重。在高手如云,竞争激烈的对决时刻,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个优秀的选手就可能倒在综合知识测试0.1分的门槛下。因此,观众在选手演唱时
也许会离开电视机一会儿,但到综合知识测试时,无不全神贯注地观看,为选手紧张,为选手惋惜。

综合知识测试,对青年歌手而言,并非多余。只是这测试的范畴,却大可商榷。本届比赛跟前几届大赛一样,测试的文化知识范围之广,难以想象。结果,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优秀选手,灰头土脸地“牺牲”在一个个对于行内人士来说只是常识的问题上。大赛突出的“成果”,是凸显了咱们的余评委,其居高临下的精彩妙评,古今中外,无所不晓,真令人感叹余评委的知识宽不见边,深不见底。

毋庸置疑,余评委――余秋雨先生,是学富五车之人。高坐在评委席上,在选手回答错误或正确时一律侃侃而谈,正是没有余秋雨先生不知道的,只有你还没有问到的。在数百万人(或许数千万人?)同时收看的电视机前,起到了知识普及的作用,真乃一道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国防、法律……的满汉全席。

看得多了,我却渐渐地感觉到不是滋味,为选手们叫起屈来。

想余秋雨先生乃当今最负盛名的大学者,一本《文化苦旅》名响半个中国后,其研究纵横历史、戏剧、文化诸多领域,行千万里路,著作等身的学术活动及成果,借现代传媒力量,广而告知,天下谁人不识君?

而年轻的选手们,在全国一级级大赛中过五关,斩六将,终于登上决赛的舞台,不用说,他们也是在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各领域崭露头角的佼佼者。但一个个却在余先生咄咄逼人的、点评他们薄弱领域基础知识的威势下,然然,喏喏。即使回答正确,也在高人余先生n多个的“多讲几句”中,忐忑恭听。总之,他们完全没了自信,丢了自尊,整个儿一个没文化的惭愧形象。

韩愈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选手们以歌之长、文化之短,与在文化领域修炼了数十年的余评委“对弈文化”,不仅惨不忍睹,亦留给选手们难以愈合的挫败伤痕,留给观众难以释怀的“专家话语霸权”感。

当然,连国旗都分不清的低素质,难以原谅。但不等于说,不知道古希腊某一座神庙名字、或一首唐诗出处的选手,文化素质就是不高。每个人都有知识盲点,没有一个参赛歌手(包括我们每个人),能够知道全世界的文物古迹,或所有唐诗的作者、出处。就算知道,也只是个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与素质的高低无关。鉴于此,青歌赛个人决赛开赛前,就看见媒体报道,对选手的综合知识测试减低了难度,特别是对原生态选手,采取的是对话方式。

欣然之余,不免又生出新的担心。

原生态选手是带着地域的、民族的文化来参赛的,他们之长,是对本地域、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从一定层面说,他们是自己地域、民族文化的专家。特别是原生态民族选手,他们的民族文化素养是余评委未必能企及的。评委与选手们的对话,应是平等的,多元的,应该是在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一次精彩展示。如果没有对这些民族文化起码的尊重,不是在这些选手所熟知的地域、民族文化范畴之中论短长,评委们仍然以己之长,博人之短,这对话还有必要吗?选手们还能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吗?不用说,首次将原生态演唱列入青歌赛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这就相当于请余评委登台参加青歌赛的演唱,无论美声、民族,还是通俗、原生态,善良的音乐界评委们,你能给余秋雨打几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